1705年,年仅93岁、从不洗澡不吃药的宫女苏麻喇姑去世。康熙帝因思念她,不顾一切赶回宫中,并两度下旨延迟入殓,以嫔妃礼制为她办理丧事。同时,他要求将她的灵柩安置在孝庄文皇后身旁,足见苏麻喇姑在他心中的地位。
苏麻喇姑病重时,12岁的胤祹跪在床前,苦苦哀求她喝药,希望这位曾抚养自己的老人能多活些日子。但苏麻喇姑始终不肯,她用行动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选择:至死不饮药。
苏麻喇姑生于蒙古族,终生不洗澡,但她会用布擦拭身体,然后喝下这些脏水。这种习惯并非固执,而是遵循她对生活的一贯方式。在她去世前,宫中的御医不断将她的病情报告给康熙帝。得知噩耗后,康熙感到无比悲痛,立即开始赶回京城。他曾计算过行程,预计需七日才能回宫,所以特地嘱托皇子们在她死后七日再办入殓事宜。然而,当他发现自己可能无法及时赶到时,再次下令推迟入殓,只为见她最后一面。
年少时,康熙在避疫所居住,每日翘首以盼苏麻喇姑那熟悉的马蹄声。即便冒着感染天花的危险,她也坚持骑马往返于孝庄的宫殿与康熙的住处。即便顺治帝曾为她的安全担忧,甚至一度想将她活埋,也是孝庄力排众议才得以保全。不久后,康熙的父母接连去世,他愈发感受到苏麻喇姑如同亲人般的温暖,亲切地称她为“额娘”。
康熙对苏麻喇姑关爱有加,孝庄皇太后去世后,她始终无法走出悲痛,康熙为了让苏麻喇姑重新振作,把年幼的十二阿哥交给她抚养。她的人生在大清宫廷中可谓传奇。她年轻时因聪慧才智被选入科尔沁贝勒府,成为二小姐木布泰的侍女。后来的木布泰,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庄太后。两人自幼情深义重,苏麻喇姑在主子上课时也认真学习,精通满蒙汉三门语言,才学见识甚至胜过众多贵族小姐。
苏麻喇姑虽然生平未嫁未生子,但她的葬礼上却有众皇子披麻戴孝,出殡规格相当高。康熙亲自下令按嫔妃礼制安葬她,位于皇陵,与孝庄太后一同入葬。她不仅得到了康熙儿子的尊重,更在百年之后赢得人们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