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猝死风险增高?气温较低,这4个坏习惯可能伤身,尽量避免! 冬天一到,医院的急诊室总是比平时忙碌,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 很多人可能前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因为突发心梗、脑卒中或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送医抢救,甚至猝死。 为什么冬季会让人更容易倒下?又有哪些不经意的坏习惯可能在寒冷天气里加重身体负担,让健康状况变得更糟糕?如果想要安然度过寒冬,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定要警惕。 有个患者,平时身体还算不错,但进入冬天后,每天早晨起床时总是感到头晕、胸闷,甚至偶尔伴有心悸的感觉。 他以为是天气冷造成的血液循环变慢,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有一天,他起床时突然感到胸口剧痛,倒在地上,家人紧急送医后才发现,他的血压波动过大,诱发了急性心血管事件。 冬天早晨,人体的血管受寒冷影响会剧烈收缩,血压比平时更容易波动,特别是血压不稳定的人,晨起时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比其他时段高出不少。 如果起床时猛然起身,体位变化过快,血压可能突然下降或升高,使心脑血管受到巨大冲击,增加心梗、脑卒中的风险。 有个患者,冬天怕冷,每次洗澡都喜欢用很热的水,把浴室弄得蒸汽腾腾,觉得这样能暖身。 结果有一次,他在洗澡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差点晕倒,事后检查发现,这是因为洗澡水温过高导致血管扩张过度,血压急剧下降。 冬天洗澡水温太高,会使体表血管突然扩张,血流迅速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量减少,容易引发低血压、头晕,甚至失去意识。 而冬天因洗澡时血压波动引发意外的病例,占突发心血管事件的不少,尤其是老年人或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洗澡晕厥,甚至猝死的情况。 有个患者,冬天喜欢开着暖气睡觉,室内温度调得很高,夜里睡得暖烘烘的,觉得这样不会受寒。 可最近他发现,早晨起床时经常嗓子干、咳嗽,甚至有时感到胸闷,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这是室内空气过度干燥、温差过大,影响了呼吸道健康。 冬天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压力,如果室内温度过高,空气过于干燥,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水分流失,使支气管更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引发慢性咳嗽、哮喘,甚至增加肺部疾病的风险。 而如果室温过低,身体为了维持体温,会让血管持续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随之增加。 其实冬季夜间室温过高(超过24℃)或过低(低于16℃)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温度适中的人高出不少。 可以在房间放一杯水或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同时,早晨起床时,不要直接走出温暖的房间,而是先穿好衣服,缓慢适应温度变化,减少寒冷刺激对血管的冲击。 之前有个患者,习惯冬天早上去晨跑,认为这样可以增强免疫力,抵御寒冷。 可有一天,他晨跑过程中突然觉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感到胸闷,检查后发现,寒冷刺激加上运动带来的心脏负担,可能诱发了心律失常。 冬天寒冷时,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如果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心脏的供血需求会迅速增加,但受寒冷刺激的血管可能无法及时扩张,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特别是饭后立即剧烈运动,还可能导致胃肠道供血减少,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胃部不适甚至心绞痛。 冬天清晨心脏病的发作率比其他季节高出一些,其中,晨起或饭后1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的人,发生心脏骤停的概率更高。 如果要运动,建议选择较温暖的时间段,比如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并且以慢走、拉伸、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为主,避免剧烈活动带来的风险。 很多人以为,冬天只要穿暖一点、少出门就能避免健康风险,但实际上,晨起猛然起床、洗澡水温过高、室内温度不合适、清晨剧烈运动,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可能正在悄悄增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负担。 其实,冬季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夏季高出不少,很多问题都和日常习惯息息相关。 如果想要健康过冬,建议起床时缓慢适应温度变化,洗澡时控制水温和时间,室内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运动时避免寒冷刺激,这样才能减少突发健康事件的风险,让身体平稳度过寒冷的冬天。 希望每个人都能注意这些细节,保护好自己的健康,避免冬季猝死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