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从美国进口最多的是:芯片,大豆。 2:中国从德国进口最多的是:汽车,药品

爱吃凉历史 2025-01-17 18:33:35

1:中国从美国进口最多的是:芯片,大豆。 2:中国从德国进口最多的是:汽车,药品。 3:中国从日本进口最多的是:数码产品,电子元器件。 4:中国从法国进口最多的是:化妆品,航空设备。 5:中国从英国进口最多的是:机械设备,电气电机。 6:中国从意大利进口最多的是:机械设备,机床。 7:中国从加拿大进口最多的是:金属原油矿产,木桨。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每年消耗的数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大豆的进口量则远远超过了国产大豆的生产量。2020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农产品。 与此对应的是,国内大豆的产量始终低于2000万吨,巨大的供应缺口使得中国长期依赖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这三大转基因大豆主产国,贡献了中国大部分的进口大豆,其中美国的比例约为25%。 大豆不仅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还在养殖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猪、牛、羊等畜禽的饲料中,豆粕是主要成分。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肉类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猪肉和鸡肉。这个庞大的肉类需求促使了进口大豆数量的飙升。大豆通过榨取豆粕后成为猪牛羊的饲料,而经过油炸处理后,豆油则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然而,国内大豆种植始终面临着成本和产量的双重压力。中国的大豆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5700多年前,但与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相比,国产大豆的单产和出油率远远逊色。 尽管中国曾是大豆的发源地之一,但随着美国在大豆种植上的技术创新,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国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从而让其大豆逐渐占据了全球市场。 美国农业巨头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技术使得该国的大豆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出口转基因大豆到中国。1995年,中国首次开始大规模进口大豆,翌年即进口大豆237万吨,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 随着进口量的逐年增加,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到2010年,这一数字猛增至5480万吨,是当年国产大豆产量的3.6倍。 国内大豆种植业的衰退与进口大豆的激增密切相关。特别是在黑龙江等大豆主产区,由于种植成本上升和经济效益低,许多农民选择放弃大豆改种玉米。 2009年至2015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锐减约4000万亩,严重影响了国产大豆的供应。即便是政府在2015年加大补贴支持,国产大豆的产量也未能恢复至上世纪50年代的峰值。 与此同时,国内食用油的生产问题也随之加剧。2019年,中国的植物油消费总量接近4000万吨,但国产植物油的供应量仅为1200万吨,自给率不到31%。 这一变化的背后,离不开跨国粮商的强势崛起。2004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大豆进口关税降至3%,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展。 然而,由于错误的市场预判和意外的价格波动,许多国内企业未能及时应对价格暴跌,导致大规模亏损和企业破产。随之而来的是,以ADM(美国的农业巨头)为代表的跨国粮商开始收购国内大豆压榨企业,逐渐掌控了大豆的供应链。 这些跨国粮商不仅在贸易环节占据了主导地位,还进一步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控制了国内的大豆压榨产业。 2007年,丰益国际收购嘉里粮油,并与益海集团合并,形成了中国食用油行业的双寡头局面。而嘉吉、邦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也在中国市场深耕细作,逐步占据了大豆供应的核心地位。 随着中国大豆进口依赖度不断上升,市场定价权逐渐旁落到国外粮商手中。农业专家早已警告,中国大豆产业面临严重的供应链风险。 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国虽然可以从巴西等南美国家增加大豆进口,但依然无法摆脱四大粮商对全球大豆市场的控制。大豆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了国内油脂市场的稳定,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通过政策调整来稳步推动大豆的生产。 自2019年起,中国实施了大豆振兴计划,目标是通过补贴政策和替代性饲料措施来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农业部门正在探索通过减少饲料中豆粕的使用来降低大豆进口需求,力求增强国内市场的自主性。 参考资料:张照新编著. 《WTO与中国大豆简明读本》 200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