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8岁的张恨水被母亲包办了一门亲事。他要求成亲之前去见见那个姑娘,见到姑娘眉清目秀,他点头同意了。没想到,新婚之夜,他揭开盖头,吓得惊慌失措:“娘,快过来看!”说完,夺门而出。 张恨水是民国第一言情高手,他的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都广受读者喜爱。 对于爱情,张恨水曾经说过:“若要美的,不如赏花;若要道德好的,不如看书;若要贤内助,不如买架机器;若要带来欢快的,不如娱乐。” “总而言之,这一生,寻寻觅觅,要找一个了解我的人。”张恨水是这么想的,后来的三段婚姻,也让他更清楚了解,在他的人生中什么最重要、最想要。 张恨水的第一段婚姻是出于孝道,选择的包办婚姻,当年19岁的张恨水还没成名,她的母亲却盼着抱孙子,于是便托媒人帮儿子介绍了一门亲事。 张恨水毕竟是思想先进的文人,对于包办婚姻他也是极为反感的,不过母亲之命难违,于是他告诉母亲:“必须让我先看下女方。” 当地的风俗,男女相亲只能远远地看上一眼,后来在媒婆的安排下张恨水远远地看了女方一眼,见对方肤白貌美,他十分高兴,于是张恨水欣然接受了这场包办婚姻,然而结婚那天却把张恨水吓得不轻! 大婚当天,洞房花烛夜,他满怀期待地掀开新娘的盖头时,发现女子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嘴唇很厚,一脸麻子,又矮又丑,把他吓得连滚带爬的跑出洞房,大声喊着:“娘娘,这个女人不是新娘。” 可怜女子独守空房一夜,张恨水跑到外面,他母亲吓坏了,找个大半夜,才在山上草丛里把张恨水找到,张恨水哭着说:“我不要结婚,她不是我的新娘,为什么要调包?” 张恨水的母亲才哭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儿子,劝儿子说:“你们已经拜堂成亲,算正式夫妻了,如果把女子退回去,她就没有活路了。” 孝顺的张恨水不得不同意,和媳妇圆房成亲,据说他的这位妻子叫徐大毛。 新婚过后他并没有欢乐,他讨厌新娘一字不识,没有共同语言,他每天就躲在书房里看书写字,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多,实在是太无聊了,他离家去找报社的朋友,开始他的创作生涯,写出小说《紫玉成烟》,也是他的处女作。 而他的媳妇徐大毛,无怨无悔,料理家务,孝顺婆婆,深得婆婆的喜爱,张恨水的妹妹也很喜欢她,教她识字,并给她改名字徐文淑。 期间,张恨水偶尔回家时母亲和他说,希望徐文淑能有个孩子,让她不至于太孤单,而且老了也能有个依靠,后来徐文淑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惜的是女儿夭折了,失去孩子让徐文淑很痛苦,丈夫又是那么冷漠,她想到了脱离这样的婚姻。 如何解除婚姻,一番打听研究下她知道了“法律”,于是她常常缠着小姑子学文化,她的目的是有一天能起诉丈夫,然而学着学着徐文淑对佛经产生了兴趣,有一天她的内心突然就平静了,她说:“不怨人,都是命”。 此后她便放下了离婚的念头。 1923年,张恨水娶了胡秋霞,三年后他在北京买了宅子,把在老家的家人接到了北京。 当徐文淑来到北京时,胡秋霞已经为张恨水生下了一个女儿,徐文淑本就不是泼辣之人,加上迷上佛经后,她对事情更是看得开,在北京她和胡秋霞相处得很好。 在北京的多年里,徐文淑很用心地帮着胡秋霞照看孩子们,来北京后徐文淑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儿子也夭折了。 1928年,胡秋霞生下了儿子张晓水,由于早产的缘故,张晓水生下时不哭,胡秋霞急得直掉眼泪,徐文淑见状把自己的衣服解开,然后把孩子放进了自己的怀里,一会后张晓水竟然哭了出来。 说来徐文淑和张晓水定是有缘分的,张晓水从小就很喜欢“大妈”徐文淑,徐文淑更是把张晓书当做亲儿子般来对待。 养张晓水的这10年,是徐文淑不幸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1931年,36岁的张恨水又爱上了16岁的女中学生周南,想要娶她进门。 徐文淑已经完全不觉得这事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了,但胡秋霞的反应特别激烈,他们是自由恋爱,又生了好几个孩子,怎么能说另娶就另娶? 胡秋霞要离婚,徐文淑反而像邻家大姐姐一般劝她,凡是要冷静,不要轻易离婚,后来张恨水主动提出另找住处,不会让周南进张家的门,胡秋霞才勉强同意了。 抗战开始后,徐文淑和婆婆,带着张晓水回安徽避难,这时张恨水无论生活多难,每个月都给足徐文淑生活费。 徐文淑逢人就开心地说:“我嫁的丈夫是摇钱树呢。”邻居们附和着,羡慕着。 1958年10月,60岁时徐文淑在买菜途中跌倒中风,抢救无效,张恨水得知后没去看她一眼,至死她没能得到丈夫的爱。 第二年,周南也因病去世,张恨水却悲痛万分,为她写了近百首悼亡诗,还经常坐几小时三轮车去墓地看望。 生前身后,徐文淑的一生是悲凉的,张恨水笔下的女主,有胡秋霞和周南的影子,独独没有徐文淑。 于张恨水而言,对徐文淑好,只是为了尽孝心,所幸的是徐文淑学会放下。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就改变自己,或许人生会有另一番美景。 如果一切重来,新郎跑了,她有勇气离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