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男子确诊肝癌后,不去治疗反而自费17万给村里修路,女儿也因此休学,可没想到最后还差8万元,于是男子带着儿子向村民借钱,还做出承诺:“假如我突然走了,欠的钱就由我儿子来还!”
广西桂林,永福县龙溪村,一个典型的山村,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一直是这个地方的最大问题。山路崎岖不堪,尤其在雨季,泥泞的道路让人无法通行。
村民们长期依赖这些简陋的道路运输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每逢节假日,村里人甚至连外面买些基本的食品都成了难题,对黄元峰来说,这些问题早已深深触动了他。
黄元峰出生在这个小村子,他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早年间都去外面打工谋生。十几年后,带着一点积蓄,他决定回到家乡,过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
回到村里后,黄元峰却发现问题依旧没有改变,交通仍然是最让人头疼的难题。
“想要致富,先修路。”这是黄元峰常挂在嘴边的话,如果村里的路不修好,村民们永远无法脱贫致富。而山货、农产品,甚至是村里的农民都难以走出去,打工和旅游的机会更是无从谈起。
经过多次思考和考虑后,黄元峰决定开始行动,他要自费修建一条从村子到国道的道路,四公里的路程需要花费17万元。
这个数字对很多村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对黄元峰来说,尽管不容易,却是一个值得投入的未来。
他决定不再等待,不再只是空想,他开始着手筹集资金,四处联系施工队,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商,甚至开始和村民们商讨这项计划。
修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村民的支持和帮助。
黄元峰本可以去寻求外界的资助,但他选择了自费,因为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资金,让村民们看到希望,对于他来说修路不仅仅是解决交通问题,更是一项改变全村生活条件的根本性工程。
17万对于自己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为了家乡的未来,他还是决定拿出这些积蓄,“如果不做,我的家乡永远无法走出困境。”这句话成了他不断推动项目的动力。
2014年5月,黄元峰的身体开始频繁出现不适,起初只是一些小病小痛,感觉像是过度劳累的症状,他的病情加重,出现了剧烈的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他决定去医院检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医生向他宣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黄元峰被诊断为中晚期肝癌。
这个消息像晴天霹雳一样击中了黄元峰。虽然他早就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佳,但癌症这个词让他完全失去了反应。
医生告诉他,病情已经很严重,剩下的时间可能并不多,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黄元峰感到迷茫,但他并没有立即崩溃,自己不能被病魔击倒,村子的事情还没做完。
黄元峰的家人,包括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建议他去接受治疗,甚至提出让他暂时停止修路工程,专心养病。
他的妻子更是担心,自己一个人无法承担那么重的负担,黄元峰必须好好治疗,不能再做任何冒险的决定。
然而,黄元峰心里有着不一样的坚持,他想过了很多事情,也看清了很多事情。他深知,如果现在不修路,村里将继续沉浸在贫困中。
他决定边治疗边修路,虽然病情严重,但他希望自己能为村里做点什么,哪怕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努力。
“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但修路不能停。如果我走了,村子至少会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至少能让大家过得好一些。”
虽然自己即将面临一场大病,黄元峰还是要继续背负起修路的责任。他的信念非常坚定,修路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村里每一个人的未来。
每次想到村里那些走不出去的孩子、无法顺利运输的农民,他就觉得再苦再难也值得去做。
“我这一生,可能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修这条路。”这句话成了他与病魔斗争的动力之一。
黄元峰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女儿黄通慧曾是当地的高考文科状元,她本应进入广西大学继续她的学业,未来一片光明。
她选择了回家照顾父亲,支持父亲的修路计划,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需要有人照顾,父亲的心愿必须完成。
她放弃了大学的学业,决定休学一年,陪伴父亲度过难关。黄通慧的牺牲令人动容,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她希望能在父亲有生之年,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修路的过程中,黄通慧不仅承担了家务,还是父亲最得力的助手,帮助父亲与施工队沟通,确保修路工作顺利进行。
两个月后,修路工作完成了,路修通,村民们兴奋不已,觉得这是改变生活的起点。然而,黄元峰却发现,他仍然缺少8万元来完成所有的费用。
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黄元峰没有选择停工,他决定向村民们借钱,他告诉村民们,假如自己突然离世,欠的钱会由他的儿子来偿还。
这个承诺让村民们心生敬意,也让他们更加信任黄元峰的决定,修路不仅是为了黄元峰的家庭,也是为了每一个村民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