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区的王某某,本是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谁知命运给她的是一张“死牌”,她的丈夫陈某某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留下了她、腹中的孩子和一笔不菲的赔偿金。那场让人猝不及防的痛苦,发生在2021年3月一个十字路口,大型集卡车的右转夺走了骑电动车的陈某某的生命。
事故责任清晰,肇事一方连同保险公司向陈某某家庭赔偿189.52万元,涵盖多项费用。这笔钱打进了王某某的账户,对失去顶梁柱的家庭来说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却也成了家庭矛盾的导火索。陈某某的父母,陈某和李某某,多次要求分得一部分赔偿金,却屡遭拒绝。
双方的分歧在于这笔赔偿金的性质。陈某和李某某认为,赔偿金是他们儿子的遗产,作为父母理应有份,而尚未出世的孙子则不应分得。而王某某则坚持认为,赔偿金是夫妻共同财产,自己应先分一半,此外,她特别强调儿子小陈也有权利继承。
这场纠纷背后的核心,是对赔偿金是遗产还是个人所得的法律认定。《民法典》指出,死亡赔偿金并非遗产,然而胎儿享有继承权也同样被法律保障。现实情况夹杂着情理,王某某在年轻丧夫后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赔偿金是她和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而陈某和李某某担心儿媳将来改嫁,可能会疏于照顾孙子的权益。
2021年10月,这对老人申请了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从亲情出发,劝导双方考虑对方的难处。王某某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承担保护并合理使用这笔钱的责任,而陈某和李某某也理解儿媳的不易,愿意少分一些赔款。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王某某将作为孩子小陈的代表保管这笔赔偿金,用于孩子今后的成长。经历了一场金钱与亲情的考验,双方选择了守护这个家庭的未来,转化了这笔金钱为孩子成长的基石。原本可能成为家庭裂痕的金钱矛盾,在调解中变成了对孩子共担责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