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以人为镜”,就不得不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贤臣魏征。唐太宗曾感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尤其让人铭记,因为魏征去世后,太宗真正体会到了失去一个敢谏直言的臣子的缺憾。
魏征素以敢于直谏闻名,他的去世让太宗痛哭不已。他说:“我有三面镜子用来反省,现在魏征去世,就失去了一面。”为了弥补这个空缺,唐太宗主动下诏,鼓励群臣效法魏征,直言不讳。他诚恳地表示:“从前只有魏征指出我的过失,现在他已不在,难道我就没有错了吗?只是因为大家都不敢说罢了!”
唐太宗的清明与虚怀如此鲜见,而像魏征这样的谔谔之士更是难得。魏征能够直言无忌,除了忠诚与品格外,更因为他遇上了如唐太宗这样的开明君主。魏征早年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没有计前嫌,反而赏识他,将其提拔为谏议大夫,让他在朝堂直谏。
魏征对此心存感激,他曾说:“陛下鼓励我才敢直谏。不然怎敢冒犯天颜?”他这话虽有些恭维,却也是实情。没有唐太宗的开明胸襟,魏征很难成为一代名臣。
历史一再证明,领导者的胸襟直接影响臣子的作为。唐太宗喜欢直言不讳,乐于听取谏言,用镜子照出自己的不足。这种态度,正是因为他深知:“千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他明白逆耳忠言于国有益,而阿谀之语无用。
唐太宗曾说:“国君都希望国泰民安,只因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而失败。”唐朝之所以快速崛起,与太宗乐于闻过,魏征敢于谏言息息相关。这一君臣默契,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