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台的一对卖豆腐的夫妻为了延长豆腐的保质期,竟然在豆腐中非法添加土霉素,这让原本再普通不过的豆腐,成了食品安全的“定时炸弹”。
卖豆腐这个行当,看似简单,其实也有不少难处。每天卖不完的豆腐,要么冻起来,要么扔掉,浪费不少。为了降低损耗、增加收入,夫妻俩动起了歪脑筋。他们从不知道哪里听到了“妙招”:在豆腐里加土霉素可以延长保质期。经过一番盘算,他们居然觉得这是个“发财致富”的好法子,完全不顾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于是,他们买了300多片土霉素,把它们磨成粉,然后偷偷加进豆腐里。这些添加了“特别调料”的豆腐被摆上了超市的货架,夫妻俩因此获利291元,殊不知已触犯法律底线。
不久后,这些豆腐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检查中露了馅。抽样检测明确显示出豆腐中的土霉素成分,这种行为严重挑战了食品安全的底线。面对铁证,夫妻俩只得承认添加土霉素的事实。三台县人民法院经过调查判处两人6个月有期徒刑,缓刑1年,并罚款2000元。
土霉素本是用来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但如果长期或大量摄入,会对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比如可导致肝损伤、细胞坏死,甚至中毒死亡。事情曝光后,网络上炸开了锅。有人觉得,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罚太轻,不足以威慑潜在违法者。还有人开始对市面上的豆腐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开始担心长期保存不变质的豆腐是否也存在问题,纷纷表示以后会尽量自己下厨,减少外卖。
这起“毒豆腐”事件为所有食品从业者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任何违法行为都可能要付出沉重代价。唯有诚信和守法经营,才能长久地留在这个行业。贪图小利而触碰法律,最终只会得不偿失,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