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曹操轻捋胡须,缓缓言道:“吾儿曹植,才情出众,乖巧伶俐,然立嗣之事,吾心犹疑。”此言一出,看似是对曹植的赞赏,实则暗藏锋芒,试探之意溢于言表。曹操深知,立嗣之事,关乎国本,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野动荡。 贾诩闻言,心中了然,却故作深沉,道:“魏王,立嗣之重,关乎社稷安危,望王爷深思熟虑,勿轻率决定。”此言看似中庸,实则暗含机锋,既未明确表态,又表明了自己的谨慎态度。 曹操与贾诩,皆是三国时期的智者,彼此的心思,自然心知肚明。曹操虽赞曹植之才,却并未直接表露立嗣之意,显然是在试探朝中重臣的态度。而贾诩,则更是深谙此道,不愿轻易卷入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 其实,曹操心中早有定论,曹丕才是他心中的世子人选。此番试探,不过是想看看朝中是否有人敢于公开支持曹植,若真有此等之人,恐怕难免步杨修之后尘,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贾诩,这位三国时期的智者,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站队不慎,不仅自身难保,更可能累及家族。因此,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谨慎,用一种模糊的态度,应对这场权力的较量。 这场对话,虽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潮汹涌,展现了三国时期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瞬间,往往更能揭示人性的多面与权力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