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学生崔松旺忽然连续半个月都不洗澡、刮胡子、刷牙,甚至用油烟弄脏自己的脸和衣服,他以此形象扮成无家可归者,前往驻马店火车站,在那儿,他一连四天假扮成弱智,从垃圾桶里捡食剩下的饭菜,最终被卖到了一家黑砖窑。 (信息来源:解救智障奴工记者当选2011年度正义人物2012年01月16日中国青年报 ) 2007年,那时候互联网还没像现在这么普及,信息传播也没这么快。 但有些事,即使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也依然能像野火般蔓延,最终燎原。 山西黑砖窑拐卖高中生的新闻,就是其中之一。 这则新闻,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公众的心口,也震醒了当时还是新闻新人的崔松旺。 I.事件的导火索: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觉醒 崔松旺,一个刚刚踏入新闻行业的年轻人,满腔热血,一心想用手中的笔记录时代,为社会发声。 他坚信,新闻人的责任就是揭示事实,捍卫公正。 那条关于高中生被拐到黑砖窑的新闻,让他心里特别难受。 他真没想到,大白天的,居然还有这么阴暗的地方。 他意识到,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做点什么。 崔松旺的内心并不平静。 这条新闻不只是信息,更是对人心的一次考验,对公平正义的挑战。 他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揭开那些背后的黑暗面。 他清楚这条路危机四伏,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走。 深入黑砖窑,谈何容易? 为了获取最真实的证据,崔松旺决定放手一搏——卧底。 他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自我改造”:不洗澡,不刮胡子,任由污垢覆盖身体;不换衣服,让衣物变得破烂不堪;甚至故意在脸上涂抹油烟,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疯疯癫癫的流浪汉。 他在驻马店火车站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混在流浪者堆里,捡垃圾里的残羹剩饭填肚子,还学他们的样子,想彻底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几天下来,他已经完全褪去了新闻工作者的光鲜,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社会底层”。 命运似乎也站在他这一边。 一个专门为黑砖窑招募廉价劳动力的“蛇头”盯上了他,并以500元的低价,把他“卖”到了山西的一家黑砖窑。 崔松旺知道,他赌赢了第一步,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踏入黑砖窑的那一刻,崔松旺仿佛置身人间炼狱。 那座烟囱高高地冒出黑烟,周围空气里都是煤灰的味道,挺刺鼻的。 工人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空洞,如同行尸走肉。 他发现,实际情况比他预想的恐怖多了。 崔松旺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身份,装作一个智力有缺陷的流浪汉。 他在鞋底藏了一个微型摄像头,这是他唯一的武器,也是他揭露真相的希望。 在黑砖窑的每一天,他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他得时刻提防着,别让自己身份给暴露了。 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每一次记录,都是对良知的坚守。 黑砖窑里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残酷。 工人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的是馊饭烂菜,睡的是肮脏的通铺。 稍有不慎,就会招来监工的打骂。 崔松旺亲自体会到了这一切,深切地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艰辛与无助。 他目睹了工友被毒打的场景,听到了他们绝望的哭喊,这些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他意识到,得赶紧逃离这里,把那些坏事曝光出来。 崔松旺的第一次逃跑以失败告终。 深夜,他试图翻墙逃走,却被巡逻的看守发现,并被一顿毒打。 他身上满是伤痕,又被关进了那间破旧的窑洞,可他没打算就此放弃。 不久之后,崔松旺又筹划了一个逃跑的计谋。 他选择了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用事先准备好的工具剪断铁丝网,趁着看守不注意,逃出了黑砖窑。 逃亡的路上,他拼尽全力奔跑,身后的狗吠声越来越近。 他跳进冰冷的河水,游向对岸。 他明白,这跟死神在玩命比拼,他得是赢家。 逃出生天后,崔松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警方,并将自己拍摄的视频和收集到的证据交给了他们。 警察立刻行动,突查了这个黑砖窑,救出了三十多个被困的工人,然后把窑主和监工都抓了起来。 崔松旺的卧底经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的勇敢行为受到了公众的赞扬,也让更多人关注到黑砖窑的存在。 这事儿让相关部门赶紧出手,严查那些违规用工的事。 黑砖窑的经历,给崔松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这次经历让他对新闻事业更有信心,也更懂得了自由和正义的宝贵。
2007年,大学生崔松旺忽然连续半个月都不洗澡、刮胡子、刷牙,甚至用油烟弄脏自己
乐语回味
2025-01-19 19:17:0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