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耿子成为国内首例接受“女变男”手术的人。从小,他就不觉得自己是个女孩,讨厌裙子和辫子,更不喜欢那些“女孩”标签的东西。他喜欢和男孩们一起爬树、摸鱼,是个典型的“假小子”。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的变化让他感到苦恼,每月的生理期和胸部发育更是让他如坠噩梦。他抗拒这些变化,更抗拒社会强加的性别角色。
高中时,耿子爱上了一个女孩。在那个谈“同”色变的年代,这段感情注定是艰难的,父母和周围人都不理解,他们的初恋最终无果而终。失恋的痛苦让耿子更加坚定了变为男性的愿望。“如果我是个男生,我一定能和她在一起。”这个想法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
2005年,信息传播日新月异,耿子了解到变性手术的存在,仿佛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曙光。他联系了医院,尽管医生提醒这是国内首次尝试,风险极大,但耿子决心已定。经过四次艰难的手术,切除乳房、卵巢,植入男性生殖器,每一步都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巨大考验。但他终于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医生告知他手术后不能生育,可能会有后遗症,他坦然接受。对他来说,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术后,耿子希望找到爱情,但现实一次次让他失望。然而,他父母最终理解并接受了他的选择,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对他而言,一辈子就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他无所谓外界的流言,因为他知道自己活得真实坦荡。他坚信,总有一天会遇到那个懂他、爱他的人。
耿子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故事,也反映了社会对跨性别群体的态度。他的故事倡导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社会应该包容多元存在。在这个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