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一哄而上,弊大于利! 1987年前后,教师们开始评职称。那时大家对其利害不大清楚,也不很重视,有的老教师还发扬风格,能上未上。不过,那时评职称有不少硬杠杆,指标也少,上个中级挺不容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发现,职称是命根,干什么都与职称有关,尤其是工资挂钩,不少人也后悔死了。 后来,主管部门对评聘职称愈来愈严格,能者上,庸者下,绝大多数评上中高级职称的,都是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众人也心服口服,极大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当然了,由于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极少数人不走正道,也有评上的,但毕竟非主流。 这么多年来,对评聘职称,一线教师还是认可的。 前些日子,据说职称大面积放开了,只要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便可上中高。老师们反响比较大。争议的焦点不是放开不好,而是极少数工作敷衍了事,不思进取的,也能上职称,老师们想不通了。 职称评聘还是严格点好!你觉得呢?
教师真的有必要背个几千上万的包吗
【1点赞】
怀化莫然
职称评审的本质就是立牌坊。 要么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 要么取消职称名额限制。 否则职称评审纯粹就是让评上的躺平,让评不上的也是躺平。
无兵的国度
职称就是扯淡!
清风
局外人就不要写文章胡扯了。职称跟教学贡献划不上等号,教学工作量年限才是!
用户10xxx86
评上的大部分都是不带课的懂吗
qzuser
一派胡言,现在走正常途径的有能评上的?
大肚羊 回复 01-29 01:06
大家都是心照不宣,评个中级职称不找人得评很多年。
风清云淡
狗屁。
李晓晖
教师为什么要评职称?职称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专业影响力专业成就的综合评价。简单说就是对每一个教师任职能力的专业的量化评级!达到什么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评什么职称。具体讲:课上的好和教学效果好,课要上的好就要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就要懂得怎样通过研究和组织教师群体进行教学专项课题研究(课题),只有教学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同时又勤于学习教学理论著作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与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的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能手和公认的教学带头人。根据量化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具体项目进行教学职称评审。在一片放宽教师职称评审标准的呼声中我们不能随意放宽职称评审的量化标准。否则会造成教师整体水平下降的问题。也会造成不论水平高低吃大锅饭的后果。教学职称评审是一个按照能力、业绩和年资逐步努力进阶的过程。
奥特曼 回复 02-10 21:49
完全放屁,评上职称不上课,上副科,干轻快活,拿高工资;让评不上职称的拿低工资,干重活,评上职称有何用!
李晓晖 回复 01-20 14:24
一个一级教师的职称评审要求和一个副高职高级教师以及一个正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奥特曼
评上正高的都不上课,😄😄😄
安木桉
不搞职称工资就总不涨,太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