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寒假一开始所有人回到自己的阶层
和室友们各自散去后,有的悠然地踏上私人飞机,前往瑞士的滑雪胜地,在白雪皑皑的雪山间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享受顶级的度假设施;有的则要骑着摩托车在寒风中行驶许久,回到偏僻的乡村老家,在冰冷的河水里洗菜淘米,为一家人的年夜饭做准备。有的一到家就与手机难舍难分,在短视频的花花世界里消磨时光,看着别人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有的在返乡陪伴家人和外出闯荡之间犹豫再三,最终前往大城市,可能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做促销活动,也可能在简陋的地下室里为考研复试努力复习。 寒假不打烊
寒假匆匆,似乎短暂的分离并不会改变什么,待新学期开始,又能和室友们在宿舍里谈天说地。
然而到了大二的寒假,内心的不安开始滋生。
大二寒假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打算利用寒假提升自己,那这期间的努力将会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期间,有的同学依仗家庭的权势,顺利进入政府机关单位实习,提前体验体制内的工作氛围;有的同学家庭富足,能够购置各种高端设备来辅助自己学习专业技能,如昂贵的摄影器材、绘图板等;有的同学虽独自打拼,但家庭能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一定的经济援助,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有更多的底气;而有的同学只能孤身一人,在有限的资源里挖掘无限的可能。
好吧,先规划寒假安排,制作简历时才发现,自己的简历平淡无奇,上面的栏目(实习经历、专业特长、家庭背景、个人优势、院校光环)就像平淡的流水账,毫无吸引力可言。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可在阶层差异面前,我们的心灵有时也会陷入迷茫,看电影时能清楚地看到不同阶层的生活百态,可轮到自己,却常常心存侥幸:我们的未来都有无限可能。都有无限可能。
但现实的差距就像冰冷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脚步。
不过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清醒:你们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奔向不同的终点。
暗自悔恨:“谁让你大一的时候没有明确目标,盲目度日,现在只能在差距中挣扎。”
嗯,确实该改变了
但,懊恼片刻即可!若一直陷在消极情绪里,那就真的输了,处境相同的伙伴,别再纠结阶层的差距,好好思考这个寒假的目标是什么?仔细考量。
不然很容易重蹈覆辙,寒假过去,发现自己毫无建树,积蓄未增,没有难忘的经历,倒是养成了不少拖延的毛病……思维混沌,感觉自己碌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