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合并 农民生活成本增加不愿意
“村村合并”的政策,初衷或许是为了城镇化,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但实际推行起来却遭遇了不少阻力,个中原因值得深思。核心问题在于,它忽略了中国广袤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生活成本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对那些刚刚脱贫或者仍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民来说,这种改变很可能意味着生活水平的下降,而非提高。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两种生活场景。在农村,很多农民过着“精打细算”的日子。他们自家种菜,自己劈柴,有些甚至用山泉水,能省则省。用电也极为节制,夜晚开灯,白天能不开就不开。这种看似清贫的“苟活”,实际上是一种低成本的生存模式,让他们在微薄的收入下,仍然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村村合并”后,住进楼房,一切都变了。物业费、水费、电费,这些原来可以忽略不计的开销,突然变成了必须支出的固定成本。更重要的是,原来那套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彻底瓦解,农民的生存成本大幅度增加。他们不再能够靠节俭过日子,而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维持日常开销。那些原本经济条件就差的农民,更是雪上加霜。更糟糕的是,在小城镇,很多农民发现自己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体质好的可以当苦力,体质差的就很难谋生,导致他们即便住进了楼房,也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村村合并”的本意是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仅仅把农民从土房搬进楼房,而没有考虑到经济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提供相应的就业保障,这种“美好愿景”就会变成“甜蜜的负担”。 “村村合并”不是简单的空间合并,更是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的重塑,如何让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真正惠及到每一位农民,而不是增加他们的生活压力,值得决策者们深思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