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同志(右四)与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将军(右

纤指匠心 2025-01-21 16:49:19

1977年,时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同志(右四)与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将军(右二),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革委会副主任吕玉兰(右一)等省领导到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考察工作时的照片。 1929年,年仅20岁的刘子厚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经历了党的历次重大历史时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在近30年的革命生涯中,刘子厚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在不同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58年,刘子厚被任命为河北省省长,开启了他在河北本土任主官的历程。这一任命不仅是组织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政治品格的信任。 在他主政期间,河北省经历了省会从保定迁至石家庄的重大变迁。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河北省的行政布局,更为河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子厚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考验。1967年夏末,他被造反派关押,但凭借着自身的正直品格和组织的信任,这段经历并未动摇他的理想信念。 当年,毛主席在视察路过保定时,对刘子厚做出了"厚道人"的评价。这句评价不仅帮助刘子厚重获自由,更成为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70年,当河北省会已迁至石家庄后,毛主席再次在火车上接见了刘子厚。面对堆积如山的检举材料,毛主席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重申刘子厚是个"厚道人"的评价。 他的坚守与付出,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从1958年到1980年,刘子厚一直担任着河北省的重要领导职务,为河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这片土地自然条件极具挑战性。西北两面环山,东面临海多盐碱地,能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少得多。 在这片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发展农业生产成为了最大的挑战。河北省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更是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 作为省级领导,刘子厚面临着多重压力。他不仅要解决本省人民的温饱问题,还要满足京津两地的供应需求。 在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河北省还承担着保障驻军供给的重任。肉类、蛋类、蔬菜等副食品的调配,成为了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 每当中央有紧急调配任务时,刘子厚都会认真组织落实。他深知保障京津供应是政治任务,但同时也要考虑本地百姓的基本需求。 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刘子厚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措施。他带领河北省干部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这些努力在1974年终于开花结果,河北省实现了粮食自给。这一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河北省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管理省军区关系方面,刘子厚与河北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将军等军方领导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1977年,刘子厚与马辉将军、省革委会副主任吕玉兰等省领导一同前往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地考察工作。这次考察不仅体现了党政军之间的团结协作,更展现了省级领导班子对基层工作的重视。 在管理地方事务时,刘子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 改善民生条件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即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也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从他主政的二十多年实践来看,刘子厚确实做到了实干为民、真抓实干。 他的治政理念可以概括为: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真抓实干。这些理念在他的具体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处理各种复杂关系时,刘子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务实的态度。他既要照顾京津需求,又要保障本地供给;既要与军方保持良好关系,又要推动地方发展。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刘子厚多次面临政治风波的考验。从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到1974年的政治运动,他始终以坦诚的态度面对组织。 在"四清"运动期间,面对王光美在抚宁县桃园公社总结的"桃园经验",刘子厚主动做出检讨。这一事件被称为"一上桃园",展现了他敢于担当的品格。 1970年庐山会议之后,华北局开展整风运动,刘子厚再次做出检查。毛主席在他的检查材料上批示"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这就是所谓的"二上贼船"。 1974年,在批评邓小平的政治运动中,刘子厚又一次站出来做检查。这些经历显示出他在政治风浪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清廉自守方面,刘子厚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他对待亲属秉持着严格的标准,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取私利。 有一次,他的外甥专程从老家来到石家庄找他,希望能够帮助解决工作问题。刘子厚没有利用职权为外甥安排工作,而是让外甥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严于律己的作风,在他担任河北省主要领导的二十多年中始终如一。 退休之后,刘子厚仍然心系家乡发展。他试图为老家任县化肥厂争取改造资金,但即便是这样的事情,他也是按照正常程序办理,从不走后门。 他跑了两年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协调,但最终也没有得到特殊照顾。 2001年刘子厚离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