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军26团被日军重兵包围,眼看突围无望,团长决定与日军同归于尽,一个战士却兴奋地大喊:"团长,骑兵!" 曹圩,是抗战时期我二十六团的主力阵地,同时也是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除了团指挥部驻地外,二营营部和四连也与团部并肩驻守在此。 曹圩的东南门外有一片开阔的打麦场,这里停放着几辆笨重的三轮大车,场地上还有草堆、车屋等障碍物,成为敌军进攻的隐患。 1942年,敌人集结了强大的兵力,准备以猛攻攻占曹圩,进而打破我方防线。日军发起了多次进攻,其中一次集中了一百五十多名日兵,配备机枪、山炮等重型武器,从大场开阔地冲击东南门,试图突破防线。 为了摧毁敌人的进攻企图,四连三排在团指挥员罗应怀的指挥下,先行进行了战术调整。指挥员命令四连的指导员田临才带领几名战士,涉水烧毁大场的障碍物,清除一切敌人可能利用的掩护设施。 清晨六点钟,敌军的第一次冲击便在三排七、八班的机枪和步枪火力下遭到了猛烈反击。战士曹金才稳重冷静,射击精准,连续打倒数名敌人。尽管如此,日军的炮火却越来越猛烈,逐渐逼近了东南门。 九点左右,敌人通过猛烈的炮击摧毁了围墙和工事,东南门的阵地已经几乎无法使用,整个区域被弹坑和瓦砾覆盖,战斗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此时,敌军不顾巨大的伤亡,再次发起了冲锋。三排的二十余名战士,在残破的围墙和弹坑中死守阵地,用手榴弹和机枪持续还击。激烈的肉搏战爆发,战士们与敌人扭打在一起,许多勇士壮烈牺牲。 关键时刻,二营营长张立业负伤,但依然坚持指挥着部队,严副团长则指挥营属机枪火力,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机枪手纪永春冒着生命危险,孤立奋战,终于在敌人突破东南门时,给他们迎头痛击,打退了敌军的第五次进攻。 此时,严副团长做出了果断决策:调动尚在后方的“小鬼班”。这些仅有十五、六岁、面容稚嫩的青年战士,都是贫苦农民的孩子,有的甚至还没完全成长。 “小鬼班”在严副团长的指挥下,迅速集结。尽管他们的武器和装备简陋,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必胜的决心。严副团长将他们分为两个突击组,其中一个负责攻击敌人,另一个则负责抢夺并封堵被敌炮火摧毁的圩门。 随着战斗的推进,敌人逐渐改变战术,采取交叉掩护和分组跃进的方式,试图突破阵地。然而,凭借着“小鬼班”的英勇表现,敌军再次遭遇了惨重损失。 当敌人距离阵地仅三十米时,“小鬼班”毫不畏惧,利用手中的武器和手榴弹,打得敌人阵脚大乱,不少鬼子被打倒在地,剩余的敌军狼狈逃窜。 即便如此,敌人的进攻仍未停止。在敌军炮火猛烈的掩护下,敌人继续发起了第十次冲锋。此次,敌人几乎不顾一切地集中火力试图突破东南门。 就在局势愈加危急时,罗应怀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韦旅长率领着骑兵部队赶来增援,民兵也在向朱家岗一带集结。此时,罗应怀的心情如释重负。 韦旅长自从担任团旅领导以来,便以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对敌情的精准把握,屡屡带领部队取得胜利。在这一关键时刻,他亲自带领骑兵远程赶来增援,无疑为困境中的战士们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与此同时,战场上局势发生了变化。下午四点,敌人阵地突然升起浓烟,显示出他们的溃退迹象。罗应怀指挥部队迅速组织火力追击,韦旅长的骑兵队从岗东方向插入,进一步压缩了敌人的退路。被敌人分割并失去联系的三营部队,也立即对逃跑的敌人展开了追击。 此时,敌人已经顾不上战斗,仓皇逃命,遗弃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尸体。日军的溃败之势愈发明显,他们迅速撤回了青阳镇、金锁镇等据点。 通过这场恶战,朱家岗的胜利不仅使敌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为整个抗日战场带来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战后,清理战场的同志们发现,在孙岗东房院阵地上,一连三排的二十多名战士在与敌激战中英勇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令人动容。 一位战士嘴里咬着一片日军的耳朵,另一位手持大刀,刀口深深砍入敌人的肉体,手上沾满了敌人的鲜血。还有一位战士死死握住一颗手榴弹,直到弹壳上沾满了敌人的血和脑浆,才永远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