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蒋去台湾的13位名人大师 1.余光中,著名作家、诗人,享年89岁 2.胡适,

巾彩飞扬 2025-01-21 18:08:11

跟随蒋去台湾的13位名人大师 1.余光中,著名作家、诗人,享年89岁 2.胡适,著名文学家,享年71岁 3.黄君璧,国画大师,享年93岁 4.钱穆,史学四大家之一,享年95岁 5.林语堂,语言学家、作家,享年81岁 6.张大千,国画大师,享年84岁 7.梁实秋,散文家、翻译家,享年84岁 8.梅始琦,教育家,享年73岁 9.傅斯年,教育家,享年54岁 10.章嘉,释:喇嘛教七世活佛,享年67岁 11.张恩薄,道:第63代天师,享年65岁 12.孔德成,儒:孔子77世孙,享年88岁 13.溥心雷,著名书画家,享年67岁 1949年,随着蒋介石政府迁台,梁实秋也随之来到台湾,成为台湾文化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梁实秋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清朝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家族文化背景深厚。梁实秋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随后赴美深造,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他与胡适、徐志摩等人共同创办了新月书店,并出版了《新月》杂志,成为新月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此时的梁实秋,已经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风云人物之一。 抗战时期,梁实秋担任了重庆《中央日报》副刊的主编,后又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直至战后他前往台湾,继续在台湾师范大学任职。 1950年代,梁实秋在台湾的学术与文化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成为了台湾文化的塑造者之一。直至1987年,梁实秋在台北病逝,享年84岁。 在文学上,梁实秋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主张文学的创作应由少数天才引领,反对文学的阶级性,强调文学艺术的自由创作。然而,这种极端的精英主义观念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却遭遇了激烈的反对,尤其在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风潮中,梁实秋的观点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偏见。 尤其是他与鲁迅的长时间论战,使他在大陆文化界的形象更加复杂。梁实秋认为文学没有阶级性,而鲁迅则坚信文学的每一篇作品都与社会阶级有着密切关系,二者的思想碰撞不仅限于文学理论,还涉及到更广泛的社会与政治问题。 此外,梁实秋的情感世界充满了波动与转折,尤其是在经历了与原配程季淑的长年婚姻后,他的情感轨迹再次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程季淑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伴侣,两人携手度过了风风雨雨,尽管在某些时刻,梁实秋也曾被红颜所动,差点走向离婚。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眷顾他们,这段婚姻最终得以延续。程季淑去世后,梁实秋深感失落,他写下了《槐园梦忆》以此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在《槐园梦忆》中,梁实秋以一首词表达了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他笔下的情感深沉而悲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情感伤痕。 那种失落和追忆如同柳絮随风飘散,弥漫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他依旧站在楼前,眺望那曾经的岁月,那些和程季淑共度的时光,仿佛仍然近在眼前。 然而,命运并没有让梁实秋陷入无尽的悲伤。几年后,他与比自己年轻近三十岁的三线过气明星韩箐清相识,这段年龄差距巨大的爱情,成了梁实秋人生中的又一重彩篇章。 尽管外界对于这段关系充满质疑和非议,但两人依旧坚定地走到了一起。梁实秋的追求热情令人惊叹,尽管年已七十,他依然以疯狂的态度去追逐爱情,结果这段婚姻不仅获得了他的幸福,也成了他晚年生活中最为美好的篇章。 在韩箐清的陪伴下,梁实秋度过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他们共同度过了十二年的时光,这段年长恋的爱情故事无疑是梁实秋晚年生活的亮点之一。 韩箐清不仅给予了他情感上的支持,还在学术创作上给予了帮助,梁实秋的《英国文学史》便是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花费七年时间完成的。梁实秋的这部大作,成为他晚年最为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也是他与韩箐清共同努力的见证。 梁实秋去世后,韩箐清对他的怀念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她每月都会两次去扫墓,带去香烟与鲜花,清理墓地上的杂草,尽显她对丈夫的深情。她的衣襟上,始终绣着一个红色的“雅”字,代表着她对梁实秋的尊敬与怀念。直到七年后的自己也离开了人世。 晚年的梁实秋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了总结,他回顾自己有许多遗憾,其中包括未能读完所有的书,未能与更多的鸿儒建立深厚的友情,未能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以及未能看到“九州同”的伟大时代。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