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736字,阅读约需1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程曦)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生产生活智慧。作为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应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1月20日,贵州省政协委员兰珩提出了她的思考。
省政协委员兰珩
贵州现有757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传统村落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建章立制、持续投入,取得明显成效。
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试点探索过程中发现,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规划不合理,未形成合力。甚至出现有的村落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大拆大建的开发性破坏仍在延续,有的村落传统建筑管理不善,出现屋面渗漏以及建筑歪闪、糟朽等情况,消防隐患多。
兰珩认为,首先要分类施策,建立完善整体性保护机制,按照精品提升型、一般改善型和收缩抢救型三类;要将传统村落相关管理职能统归一个部门,坚持整体性保护原则,完善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机制,设立等级保护制度。
针对已经有损毁的传统村落,要根据损毁程度分类施策,建立健全建筑屋面“岁修”“捡漏”机制,确保房屋不倒塌,原貌可维持,保住基本盘,以最小成本实现建筑“延年益寿”;建立健全传统建筑挂牌与分级保护、新宅基地指标保障与审批、新建农房方案与风貌管控等方面政策与标准体系,破解关键问题。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生活习俗,乡村旅游的兴起为这些村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建议要进一步推动活化利用,将传统村落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吸引市场主体入驻乡村,让传统村落的‘烟火气’更旺。”兰珩认为,还要大力发掘文化资源,让传统村落的“文化味”更浓。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王琳
三审:袁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