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专家号 结果只开检查单
“专家号”沦为“检查单”,谁的责任?
现如今,看病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常态,为了能让看病更高效,许多人会选择价格更高的专家号。本想着专家经验丰富,能尽快解决病痛,谁知,挂号时的一番期盼,最终却演变成一场“开检查单”的闹剧,甚至连复诊都无法保障。就如成都张女士的遭遇,花高价挂了专家号,得到的却是一张检查单。检查做完,专家却已下班,还得重新挂号找其他医生,这中间耗费的精力和金钱,让人感到十分无奈。这绝非个例,许多人都有相似的经历,这不禁让人深思: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将患者就医经历进行对比,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出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普通门诊挂号,患者同样需要排队等候,同样可能需要做检查,但至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反观专家号,价格更高,本应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现实却是医生匆匆开出检查单,将诊断责任推给检查报告。更离谱的是,等患者拿着报告想复诊,却发现专家已经下班,不得不重新挂号。这样对比来看,专家号和普通号之间的差异,仿佛只剩下了价格。人们对“专家”的信任,逐渐被这种“只开单,不看病”的现象消磨殆尽,专家号的功能也由此变得模糊,甚至成为了某些医院变相收费的工具。
这不仅仅是医患关系的问题,更是医疗制度的漏洞和医院管理缺失的问题。患者寻求的是专业的诊疗,而非冷冰冰的检查单。医院应该优化就诊流程,明确医生坐诊时间,保证患者复诊的权利,而不是让专家随意上下班,把患者推来推去。更重要的是,医生应该肩负起作为医者的责任,不仅要看病,更要看人,而不是把诊断的义务,推给冷冰冰的仪器。倘若这种“开了检查单,就下班”的现象长期存在,不仅会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也会让医疗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希望医疗系统能正视问题,认真反思,真正为患者解决病痛,而不是让专家号,成为患者看病路上的一道新障碍。
独木
无知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