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国色芳华 追平了,动力是看到预告说秦胜意弑夫后自杀。抛开人物在剧中屡屡让人生气的转折,胜意这个人物做得倒是典中典很有血肉又很有“痛感”,演员也演得动情,所以她每次一哭,那股子悲从中来的感觉,让我无法骂多两句,只觉得可怜可悲可恨但终究还是可怜。一个注定悲剧的人物,从改名胜意那一刻,就一眼看到了未来无法万事胜意,因为她没办法救赎自己,她阴暗爬行久了,想象不了别处的生活了。
并非只是复古,才有如此命运。胜意的人格养成,就是放在当代社会也不觉稀奇,多的是自小被传统禁锢,被社会规训,被家庭压抑,再在成长过程中摔得鼻青脸肿却被反过来说是你“不好好走路”的女性,那不只是时代的枷锁,那是女性一直就可能会遭遇的危机。而这样的“危机”非但被包装得理所应当合乎礼法,还浇灌了厚厚的道德岩浆,让很多女性从小便习得看轻自己,学会迂回地讨要生存空间,让她们无法在自爱和大爱里获得安全感,反而要依附于父亲的权威、男人的庇护,让她们配得感严重失调,反而滋生幽微却足够吞噬人心的嫉妒、厌弃,她们看着阳光下茁壮的同类,只会浑身难受,又羡慕又妒忌,又渴望又害怕。
所以胜意这角色诠释得很有层次递进的感染力,你可以看她一步步滑落,将自己推入残酷的深渊。但你再给她次机会,她还是要吃这苦要遭这罪,因为她打从心底,觉得命运如此,【家】的建构本该如此,个人的价值亦应如此。何惟芳如何给她呈现美好愿景理想人生,她都觉得那不是她的庇护所。这样的人,你救一次两次,救不了永远。所以逼到极致,她干脆弑夫,干脆了结了自己。
即便如此刚烈结束生命,死后胜意也依旧没有得到更多怜悯,别人写传奇编排她,说她弑夫毒妇,而明明生前,她被夫君殴打活在伤痕累累里。这就是世俗,无论你怎么陈情,偏见永存,道德的牢笼和权力结构的失衡也毫不留情地鞭打他们眼中的“异教徒”。如果何惟芳不给她重新立传,重新书写,以后便是一则毒妇寓言,而无人在意真相。
从这个角度来说,《国色芳华》其实肯定了女性创作的价值。这也展现了时代性,即过去未曾在意的,现在正在被提及亦或强调。女性创作无论何时都显得珍贵,正如剧里为死后的胜意“平反”的何惟芳,无人在意胜意是否能“胜意”,唯有知她爱她的女性,如此在乎她的过去、她的名声,她生前模样、死后如何,在乎她所受的一切能够感同身受的罪和痛。单影视领域,去年女性创作就在不同时间发挥出光和热,几部女性题材不仅获得口碑,也得到市场青睐,有的在描绘理想社会,有的在揭露家庭背面,有的仅仅是白描,就把女性无尽光阴里淌过的泥泞困楚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只是想喊出来,喊出那些被长久压抑和忽视的愤怒、喊出坚定的“不”字,喊出那些失去了的和应得的。尽管剧里何惟芳救不回胜意的命,但她笔下的胜意,是可以在以后让更多女性“胜意”的,这就是女性创作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