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被累积问题拖入业绩、声誉双重低谷

新浪财经 2025-01-22 11:24:45

近年来,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被不断累积的问题拖入业绩、声誉双重低谷。作为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拥有一定的系统重要性及较强的市场基础。然而,从财务表现到内部管理再到行业形象,种种问题已令这家总资产规模超过9万亿元的金融集团步履维艰。

2019年至2023年,中信银行营业收入从1875.84亿元增至2058.96亿元,但增速从13.79%逐年下滑至2023年的-2.6%,为14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3%,表面看似改善,但却主要依赖于不稳定的投资收益;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微增0.76%,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增速。更值得注意的是,关键盈利指标全面下滑:年化总资产回报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分别下降0.03和1.16个百分点,显示增长潜力有限。

同时,信用卡业务表现持续恶化。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量同比下降8.44%,收入同比下滑3.37%。此外,大量投诉暴露了该业务中的诸多问题。截至2024年1月14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中信银行信用卡的投诉多达2.5万条,暴力催收、高额利息等问题尤为突出。

管理漏洞:频收罚单与内控失灵

2023年至2024年,中信银行多次因内部管理失控遭遇重罚。2023年,其因56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没2.25亿元,成为罚单金额最高的金融机构之一;2024年下半年,又因贷款管理、贷前审核及贷后管理等问题累计被罚超过50次,涉及郑州、重庆、上海等多地分支机构。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内控机制的薄弱。近年来,中信银行在多份财报中表示将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但从实际效果看收效甚微。2024年12月,河南监管局对其多家支行开出罚单,总金额达600万元,其中贷款“三查”不尽职、资金流向不合规成为重灾区。

除管理失控外,高管层的腐败问题也让中信银行形象蒙尘。2023年11月,中信银行原行长孙德顺因受贿9.8亿元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24年9月,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原副总裁罗金辉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被纪检部门调查。这些事件表明,中信银行在权力制约机制和廉洁治理方面仍存巨大漏洞。

资产质量承压

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亦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达659.81亿元,不良贷款率1.17%,虽略高于行业均值,但已在行业排名中落后至第20位。此外,作为提升资本实力的重要手段,其400亿元再融资计划因会计师事务所更换而陷入停滞,也为未来发展埋下隐忧。

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外部压力,中信银行的未来充满挑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信银行要重塑声誉与市场信心,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内控管理机制,遏制屡查屡犯的违规行为;加大风险资产的处置力度,提升资本质量;同时,严厉整治高层腐败,加强公司治理。

尽管中信银行仍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与市场基础,其能否化解多重危机重回正轨,尚需时间和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内容来源|商业晨刊)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