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的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中医型”选材模式,和日本“壮士断臂”、一步到位“西医式”的断代培养方法,孰优孰劣?有不少人认为后者能在短期奏效,因此倍加推崇:比如上段时间引起关注的松岛美空(图1),11岁击败32岁的老将田志希,还有张本美和16岁时就对国乒造成一波不小的冲击。对此,我个人的意见是:对于这一模式,不足为惧。 (1)不可否认,这种断代培养有它的优势:在牺牲了大量处于当打之年的球员的前提下,这些十多岁的小将很早就获得了大量的培训资源,在十几岁时就坐拥大量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这在国乒中简直是天方夜谭),从而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长期的、有效的锻打,比如伊藤美诚和水谷隼正是吃了这一波红利,最终夺得了东奥混双冠军。 (2)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模式下的“产品”大多巅峰不长、花期甚短,原因就是这些小孩的根基还没弄扎实,便被强行拔苗助长,教练往往是针对中国队的打法进行强化训练,这有点像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为了对付国乒而设计一些特定的战术,但相应的运动员没有形成适合他自己的、厚实的战术素养和全面的技术体系,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只顾当下、急功近利,这可能在短期内能取得一些成绩,但长期来说,发展的上限不高。 (3)日本女乒的杀手锏就是前三板的高速和凶猛,她们一个比一个快,一拨比一拨狠,伊藤美诚一开始风光无限,大杀四方,靠的就是台内快攻、反手生胶弹击和反手拧拉,这种打法对付陌生人很奏效,但被陈梦发现其中的诀窍后,顶住了她的三板斧拖入相持,便把她彻底打服了。其他人也有类似情况,比如平野美宇便是典例,所以有人说这些选手拿了冠军都是缘于国乒打了个盹,这种说法虽然极端了一些,但从长远来说,这种断代培养模式只能溅起一些水花,难以兴风作浪,与其说日本很强,还不如说国乒自己有时候做得不够,比如遇到日本的新人涌现时被其赢了一两场后,有没有进行及时、充分的研究? (4)个人的观点是:女单方面日本就张本美和有获得较长巅峰期的可能,毕竟她是那种整体性选手而非剑走偏锋,其基本功还是相对扎实的,但目前国乒对她的打法也已经适应,大迪已对她实现了两连胜;而另一名突围而出的“暴力型”选手大藤沙月在“横行”了很短一段时间后,也被蒯曼打得没了脾气,所以日乒要撼动国乒的霸主地位,一句话,很难,但是她们在双打、混双方面还是颇有心得,而国乒自身也不重视,这个则另当别论。 (5)这一周期的国乒自身梯度建设,个人感觉做得相当不够,男队也就林诗栋相对突出,陈垣宇、黄友政有待检验,女队蒯曼、石洵瑶很可能要承担重任,但她们的绝对实力还有待提升。为何最近涌现的好苗子数量不多?国乒自身应该反思,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乒乓球中日争锋,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持久性话题,经过时间检验,自然便见真章,话说,大家认为未来日乒对国乒的威胁会有多大呢?
国乒的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的“中医型”选材模式,和日本“壮士断臂”、一步到位“西医
胥凌风体育
2025-01-22 15:47:29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