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说理?河南信阳,一村民与村主任互骂,村民骂“人渣”,村主任骂“村霸”。村主任报警,村民被拘10天并罚款500。村民不服申请复议,县里撤销处罚,村主任不满上诉。一审二审判村民败诉,村民质问:“他骂我不拘,我骂他就拘?”双方闹到省高院,法院作出最终判决!
2020年春天,河南信阳光山县五里墩村召开了一次普通的村干部考评会议,会议原本是总结工作、评议表现的场合,却因为村主任王某某和村民组组长林某之间的冲突,演变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林某当众骂王某某“人渣”,王某某则回骂林某“村霸”,双方的对骂让会议陷入僵局。
王某某感到自己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最终认定林某的行为构成了“侮辱他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林某处以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500元。
然而,这一处罚结果让林某感到非常不服,他认为自己不过是气话脱口而出,王某某的辱骂同样存在,却没有被追究责任。带着这样的不满,他向光山县人民政府申请了行政复议。
光山县人民政府受理了林某的复议申请,并重新审查了案件的相关事实。复议结果显示,对林某的处罚确实过重,县政府因此撤销了公安机关对林某的行政处罚决定。
这样的结果无疑进一步激怒了王某某,他坚称林某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声誉,而复议结果不仅未能维护他作为村主任的尊严,还让他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王某某随即向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县政府的复议决定。法院一审认为,林某在公共场合当众辱骂王某某,其行为确已构成侮辱。
公安机关根据事实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合法有效的,县政府的复议决定存在事实和法律依据不足的问题,因此支持王某某的诉讼请求,维持对林某的处罚。
林某不服,提起上诉,案件进入了河南省高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高院结合事实背景指出,林某的言辞确实存在问题,但矛盾的发生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
基层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往往因利益冲突而紧张,而这种矛盾在处理时更需要注重公平性和公开性。最终,高院判决撤销原一审、二审判决,要求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确保公正处理。
这起案件的背后,是基层治理中的现实困境。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基层矛盾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村务管理、利益分配等敏感领域,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
一个普通的村务会议,却因为意见分歧引发言语对骂,最终升级为法律纠纷,反映出基层矛盾化解机制的不足。
类似的事件并非个例。2019年,山西大同唐家堡村就因宅基地纠纷引发了一场惨烈的悲剧。村民张天印与邻居张德成因宅基地划分问题多次争吵,村干部未能有效调解,导致矛盾激化。
最终,双方家庭发生了血腥冲突,共造成7人死亡、2人被判死刑。这样的悲剧提醒我们,基层治理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往往会让小事酿成大祸。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河南信阳近年来积极探索矛盾化解的新路径,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最早起源于浙江,其核心理念是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矛盾上交,依靠群众解决问题。
信阳借鉴这一经验,推动“三零创建”(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活动,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调解体系,试图在基层建立一套可持续的治理模式。
在信阳市的罗山县,乡镇综治中心设置了专门的“暖心茶座和事厅”,提供村民调解纠纷的平台。
例如,2023年2月,固始县陈淋子镇的一名村民因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村级调解未能成功后,问题被迅速上报至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安排调解员介入,仅用两个小时就化解了矛盾。
此外,信阳还将大数据与网格化治理相结合,建立了矛盾化解的数字化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每一件矛盾纠纷都能被及时跟踪、分级处理。比如,固始县通过村级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矛盾化解提供了效率保障。
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问题。例如,在林某与王某某的事件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信任缺失仍是导致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
村民往往认为村干部缺乏公平性,而村干部则认为村民对政策不理解,双方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来源:直爽老吴说法
对啊没毛病啊,既然是两个人对骂,而且两个人的语言都有侮辱,为什么只罚一个而偏袒另外一个呢?
这村官小矛盾弄到法院,可见平时能不能对村里其他村民的矛盾化解发挥应有的做用!还是撤换了吧
屁话真多,就说省高院结果是啥???结果你说清楚了吗????蹭流量呢????
[doge][doge][d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