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

如梦菲记 2025-01-24 19:19:15

1988年,《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拿奖,上台领奖的是闫肃和蒋大为。作曲家许镜清只能在台下给他们鼓掌,事后,他鼓起勇气,给电视台打了个电话,问,“我能不能有个奖杯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一首歌《敢问路在何方》在中国的音乐圈引起了轰动。它的旋律美得让人陶醉,歌词也非常有深度,迅速成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 这个歌一出,蒋大为也因此一夜成名,获得了不少荣誉和奖项。可背后有一个人却因为这首歌,心里始终有些难以平复的遗憾——那就是作曲家许镜清。 当年,蒋大为和闫肃站上领奖台时,他们笑得灿烂,捧着奖杯,接受着大家的掌声。可是,站在台下的许镜清,只能默默鼓掌。他作为这首歌的作曲家,理应和他们站在一起,享受属于自己的荣耀,但他却没得到应有的认可。 许镜清心里肯定不服。他知道自己创作的这首歌,为蒋大为的事业打开了大门,也为中国音乐史增添了一页光辉篇章。可是,连个奖杯都没有拿到,这让他感到特别委屈。 于是,他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视台的电话,问:“我能不能也拿个奖杯?”电视台大概是觉得有些不忍,或者觉得他的创作也应该被认可,最后给了他一个奖杯。可即便如此,许镜清心里的失落并没有因为这个奖杯得到安慰。 《敢问路在何方》是1988年央视春晚的压轴节目,蒋大为也正是通过这首歌,一举成名。 对于蒋大为来说,这首歌真的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给他带来了许多荣誉和机会,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艺术家。可以说,蒋大为和这首歌紧密相连。 但对于许镜清来说,现实就没那么美好了。尽管他是这首歌的创作者,但他的收入却相当微薄,甚至连版权费都没得到应得的分成。 虽然他是作曲家,按理说应该有版权收入,但在当时的音乐行业里,作曲家和演唱者的待遇差距极大。许镜清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拿到版权费。 时间久了,许镜清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于是,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争取应得的版权费。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律程序,许镜清终于拿到了自己应得的版权费,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真正的满足。 许镜清和蒋大为之间的关系,也因为这件事产生了裂痕。曾经并肩作战的二人,如今因为版权和利益的问题渐行渐远。 许镜清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金钱上的纠纷,更多的是一份深深的失落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从未得到过应有的尊重和认可,这也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尽管许镜清付出了很多,他的坚持和追求始终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回望这段经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的无奈,还有他在这条路上不屈不挠的努力。 许镜清不仅为音乐付出了心血,也为自己的权益进行了斗争,但最终获得的并不多。也许,正因为他对音乐的执着,才使得这段心结始终没有解开。 值得一提的是,许镜清并不是只有《敢问路在何方》这一首作品,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乐曲,音乐才华非常高,也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只是,在那个时代,作曲家的地位和待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让许镜清的经历,也成了许多艺术创作者的共同写照。 许镜清的故事,或许不仅仅是悲伤和遗憾,也充满了关于艺术创作的坚持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我们常常说艺术创作是无私的,艺术家不图回报,只为传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作为创作者,许镜清值得我们尊敬,他用音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了触动人心的旋律,但他也理应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虽然他没有在领奖台上拿到奖杯,虽然他和蒋大为的关系因版权问题而产生裂痕,但他始终是那首经典歌的灵魂所在。 或许,真正的艺术创作,并不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内心的满足和坚持。而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应当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创作者的努力与付出,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 信源:中国新闻网《西游记》作曲许镜清:该不该向蒋大为要版权费?

0 阅读:12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