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世界性的民俗现象】 蛇年吉祥物怎么可以这么丑 蛇年快把设计师逼没辙了 十二生肖记人的生年属相,亦称十二属相,用以纪年、纪月、纪日或纪时。用兽来纪年是独特的纪年特色,除了中国,兽历也流行于很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民俗现象。兽历与很多西方国家民众通过观察星座来纪年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中国有关生肖的文字记载在《诗经》中就已出现。作为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记录与先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物象,生肖便是其中一类,反映出先民的思维特征。比如《诗经》中《小雅·吉日》篇说“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其中“庚午”对应“马”,这与流传至今的十二生肖“午马”一致。
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为人的十二生肖属相,与古老而独特的干支纪年有着密切联系。有研究显示,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把生肖和地支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从周围实践中总结经验的生活化特征。春秋时期,十二生肖开始成型。
有关十二生肖最完整的记录,最早见于东汉王充《论衡·物势》,“寅,木也,其禽虎也;戍(戌),土也,其禽犬也……丑禽牛,未禽羊也……亥,水也,其禽豕也;巳,火也,其禽蛇也;子,亦水也,其禽鼠也;午,亦火也,其禽马也……酉,鸡也;卯,兔也……申,猴也”。《论衡·言毒》写道,“辰为龙,巳为蛇。”一般研究认为,最迟至东汉时期,十二生肖已定型化。再到南北朝时期,生肖不仅和地支紧密结合,还演变成为生活常态。
十二生肖在中国的流变特点显著。生肖与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文化孕育出的纪年方法,并伴随文化而不断发展;生肖是一种主要产生和应用于民间的计时方法,古代大量先民文化程度不高,用熟知的动物与地支相配来推算年龄和出生年份,每十二年循环一次,体现了民间智慧。(来自:中国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