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夏,志司正在召开"第五次战役总结会",彭老总突然指着第58师师长,喊:"你战场抗命,站起来!"这个语气,大家太熟悉了,与会的第38军军长梁兴初也是一阵胆颤。谁料彭老总接着讲:"我要通令嘉奖你。" 第五次战役打响后,志愿军各路人马杀得敌人昏天黑地,一开始形势非常有利。士兵们个个斗志昂扬,一鼓作气直捣敌人大本营。可打着打着,大家发现后勤跟不上了,干粮渐渐不够吃,弹药也越来越紧张。 这可怎么办?继续打下去恐怕要垮,志愿军可没有美国佬那样源源不断的补给。彭老总一合计,咱们就见好就收,先撤了再说,免得跟敌人耗。于是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谁知道这一撤,正中敌人下怀。原来美军那个姓李的司令早就摸清了咱们的底细。他算准志愿军一仗顶多打七天,后勤必然跟不上。这不,一看咱们要撤,他马上下令穷追不舍,生怕咱们跑了。 这一追一撤,形势顿时急转直下。本来志愿军撤退就够费劲的,再被敌人穷追猛打,伤亡更是惨重。好多弟兄牺牲在回撤的路上,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啊。 彭老总一看情况不对,赶紧下令部队加快速度,争取尽快摆脱敌人。可是大部队走得再快,也快不过敌人的炮弹啊。眼瞅着退路越来越窄,随时都有被敌人堵住的危险。 这时候,有个叫黄朝天的师长站了出来。他仔细分析了敌人的企图,发现敌人就是想堵住咱们的退路,然后集中兵力围歼。这要是让敌人得逞,咱们十几万大军可就全完了。 黄朝天二话不说,直接打电报给彭老总请示,要求率本师殿后阻击,争取时间让大部队先行撤退。这个请示一发出去,彭老总那边的电报机"嘀嗒嘀嗒"响个不停,一连串的电文回过来,大意就是"同意你的做法,一定要把敌人拖住,为大局着想,武运昌隆"。 黄朝天接到电报,立马把全师将士召集起来,给大伙儿打气:"老彭都发话了,咱们58师就是要打一场恶仗,掩护大部队撤退。弟兄们,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可为了全局,咱们就是豁出去也要给大部队争取时间!" 师里有人提出,咱们已经收到撤退命令,这要是不撤,那不就是抗命吗?对此,黄朝天掷地有声地说:"宁可抗命,也不能看着弟兄们陷入重围!" 于是黄朝天当机立断,带着部队直扑华川,跟敌人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58师虽然寡不敌众,但将士们个个都跟强了心似的,誓与阵地共存亡。 他们趁着夜色偷袭敌人,一举夺回了两个重要高地。接着又在华川周围构筑了三道防线,跟敌人打起了阵地战。美军几次发起猛攻,都被58师的弟兄们打得落花流水。 黄朝天带头冲锋陷阵,身先士卒。他常常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鼓舞士气。有一次,他的警卫员不幸中弹负伤,他二话不说就把警卫员背起来,冒着枪林弹雨冲出了火线。 就这样,58师以区区几千人的兵力,硬是顶住了敌人几个师的疯狂进攻。激战十多天,弟兄们打红了眼,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手榴弹扔完了就用石头砸。到最后战壕都被炸平了,大家就赤手空拳跟敌人肉搏。 这场殊死搏斗,58师付出了3000多人的伤亡代价。可就是这3000多条人命,换来了10万大军成功突围的宝贵时间。要不是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敌人早就合拢包围圈了。 等到大部队撤离险境,黄朝天才下令撤退。等他们退到安全地带时,原来浩浩荡荡的58师只剩下了几百号人,个个都是伤痕累累,摇摇欲坠。 当第五次战役结束,彭老总召集将领们开总结大会时,黄朝天心里难免有些忐忑。毕竟他是明着抗命的,这在军队里可不是小事。 开会那天,彭老总突然点名让黄朝天站起来,这一下可把大伙吓得不轻。要知道彭老总的脾气可不是一般的大,谁要是犯了错,他还不得当众把你骂个狗血淋头。可大家都没想到,彭老总接下来却说:"你小子有胆子,敢顶撞我的命令,我就要狠狠地表扬你!" 彭老总说,在华川,黄朝天不计个人得失,以身犯险,执行了一次以小我完成大我的壮举。在战争年代,这种临危不惧、敢于担当的精神,正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品质。黄朝天不愧为一个合格的指挥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宁肯死在阵地上,不愿当逃兵"的革命军人精神。 彭老总说,一味地执行命令并不是最高境界,关键要看具体情况。打仗讲究灵活机动,不能教条主义。黄师长在战场上临机应变,反应迅速,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值得全军学习。 接着,彭老总当场宣布,授予58师"英雄部队"荣誉称号,并且号召全军向黄朝天同志学习。他说,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每一名指战员都要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在祖国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时,在战局危急存亡之秋,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誓死捍卫。 黄朝天的这个决定,成为志愿军战史上的一段佳话。它告诉我们,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一个军人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胆识和担当。黄师长没有被个人安危困扰,而是从全局出发,勇敢地承担起了阻击敌人的重任。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
大家仔细看,照片中是国民党军统少将周镐与其妻子吴雪亚骑着摩托车在玄武湖采莲时的珍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