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德国病理学家多马克的女儿生病以后无法医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觉得多马克的女儿已经没救了,劝他准备后事的时候,他却固执地为女儿注射了一支红色液体。 话说多马克那宝贝闺女,有天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头,结果这一割,差点就把命给割没了。高烧不退,小脸儿白得跟纸似的,医生们一看,纷纷摇头,说:“老多,准备后事吧。”多马克一听,心里那个急啊,但他可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 夜深人静的时候,多马克一头扎进了实验室,跟那些瓶瓶罐罐较上了劲。他左试右试,终于捣鼓出一种红色的液体,说是什么实验性抗生素,听着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个没经过考验的新玩意儿。你说他胆儿肥不肥? 那天晚上,月光把实验室照得跟白天似的,多马克手里攥着那支红色液体的注射器,手都抖了。他心里那个纠结啊,绝望和希望交织在一起,就跟咱们平时做选择题一样难。但最后,他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拼了! 第二天早上,多马克就像个勇士一样,坚定地为女儿注射了那支红色液体。接下来的每一秒,对他来说都像是煎熬,直到他看到女儿的呼吸慢慢平稳下来,烧也渐渐退了,心里那个美啊,简直比中了大奖还高兴。 你看,这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多马克的闺女,就这么从死神手里逃了出来,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啊,咱们也别太信那句“医学的尽头是绝望”,说不定哪天,就有那么个“微光”闪烁,照亮咱们的希望之路呢!最终,你猜怎么着?多马克那丫头,就像是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了一般,竟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这一转,不单是把她的小命给转了回来,还跟变戏法似的,给整个医学界掀开了一扇新窗户,透进了前所未有的光亮。 时光匆匆,眨巴眼几年就过去了。这期间,多马克老兄因为这档子事儿,被诺贝尔奖的评委们给盯上了,直接给颁了个大奖。你说这算不算天上掉馅饼?但他的这份功劳,可不仅仅是撞了大运,那是真金白银换来的——他救下的性命,数都数不清。这事儿啊,还让人琢磨出一个味儿来:父爱的伟大,跟科学的力量,那是能并驾齐驱的,一个能让人心窝子暖,一个能改天换地。咱们这些吃瓜群众,除了感慨,还能干啥?只能是更信那句老话,天道酬勤,好人有好报!
1932年,德国病理学家多马克的女儿生病以后无法医治,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就在大
只言片语里
2025-01-25 12:02:15
0
阅读:2192
Jill and Jack
百浪多息,抗生素的始祖。
九斤老太
要是当年有高效的抗菌素,白求恩就不会那么早逝了!
xvjiliang991
这红色液体是啥?
用户12xxx22 回复 01-26 00:54
就是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