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 梦殿的救世观音(飞鸟时代 7世纪前半)
“救世观音”的观念盖出自鸠摩罗什译《法华经 普门品》“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庆滋保胤(寂心)《日本往生极乐记》(一 圣德太子)记载圣德太子母亲梦见一金色僧,对她说:“吾有救世之愿,愿宿后腹。”妃问:“为谁?”僧曰:“吾救世菩萨。”
《法苑珠林》卷一四《敬佛篇 觀佛部 感應緣》引《齐志》与《旌异记》等,记载元魏天平中(534-537)定州募士孙敬德下狱定罪,待斩,“依俙如夢見一沙門,教誦《觀世音救生經》,經有佛名,令誦千遍,得度苦難。”《续高僧传》卷二九《释僧明传》记载孙敬德“梦一沙门教诵《观世音救生经》”,《太平广记》卷一一一报应观音经(孙敬德)引《冥祥记》:“忽梦一沙门,令诵《救生观世音》千遍。”(又见《法苑珠林》卷一七《敬佛篇 观音部 感应缘》)
孙敬德所唱《观世音救生经》,即《高王经》(《高王观世音经》),又名《观世音救世经》《救苦观音经》等。
观音胸捧如意宝珠的形象也是从中国南朝经由百济,传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