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产党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先说答案:日本共产党现在就是一个没朋友的政坛二货。 日本共产党自1922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政治打压和法律制裁,展现了其与日本政府的深刻矛盾。 早期日共提出的激进纲领,如废除君主制和没收大地主土地等,迅速触动了政府的敏感神经,导致1923年遭到首次大规模镇压,多名党干部被捕。这种压制并未因时间推移而减弱,反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的影响,愈加严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共在美军占领期间暂时获得合法地位,并迅速扩大其影响力。但这一合法地位未能持久,冷战背景下,1950年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要求重新将日共定性为非法组织。 紧接着便开除了日共的国会议员并禁止其政治活动,日共再度面临严峻挑战。1952年,日本政府又专门针对日共制定了“破坏活动防止法”,将其作为主要监视对象。 此外,日本的公安机关利用日共未放弃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的理念作为监控之名,实施长期的跟踪和窃听。 至今,尽管日共已成为合法的政治党派并拥有国会议席,但它依旧是唯一被监视的国会党派,这种情况直接违反了日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开场合中,如2020年首相安倍晋三在众议院的发言中指日共涉及暴力破坏活动,也反映了政府对日共的持续敌视态度。 日本共产党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政治压力和法律制裁后,虽然依旧坚持其政治立场,但其所面临的政治环境依然充满挑战。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该国的社会思潮亦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耐用消费品的普及也逐渐改变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知。 这种变化挑战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工人阶级贫困化的传统观点,日本民众对社会主义模式,尤其是苏联和中国的实践,开始持怀疑态度。 到了1970年代,日本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向了环境和生活质量等非传统劳动问题,相比之下,阶级斗争的话题逐渐淡出公众视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开始减弱,不再是日本学界的主流思想。 198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西方新思潮的引入,日本的学术环境更加多元化。 同时,学术界的专业化、功利化趋势愈发明显,学者们更多地加入各种专业学会,专注于在学术界建立自己的地位,而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逐渐被边缘化,限于学术圈的一隅。 另一方面,日本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时,也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上的调整。尽管党章中的理念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更新为“科学社会主义”,并从党章中删去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表述。 这些变化试图使党的理念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但这些理论上的调整并未在广泛民众中得到认可。这反映出日本社会在依赖市场经济体制下,共产主义理论难以深入人心,也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 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不断减少,青年一代接触并深入研究这一理论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得这一学术领域面临着严峻的后继无人问题。 同时,日共的理论调整虽试图适应社会发展,但仍未能解决关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日本社会中的边缘化。 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日本共产党在美国占领军的政策支持下,迎来了自身的重建和发展期。在此期间,中日两党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基础,展开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尤其在反帝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双方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共识与支持。 到了1966年,日本共产党试图在越南问题上联合其他亚洲共产党,但在与中国共产党的交流中出现了对苏联角色的重大分歧,这导致了两党关系的短暂冷却。然而,随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两党关系逐渐回暖,并在1998年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 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5年以后,中日两党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密切。两党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在具体政策上相互学习,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上。 2007年,日本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和政策导向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报告中深刻强调了以劳动阶级利益为先,这对于解决民众生活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2009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与日本共产党委员长的会晤标志着两党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双方就当前国际与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显示出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共同意愿。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日关系虽因诸多敏感问题而时有紧张,但中日两党通过理论交流和具体合作继续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
日本共产党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先说答案:日本共产党现在就是一个没朋友的政坛二货。
民族那些事
2025-01-26 14:05:56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