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相机发展争议与新思考:从质疑到认可的转变

商业精选 2025-01-27 09:35:56

近期,徕卡相机因发展策略备受争议,引发摄影爱好者与行业人士关注。在尼康推出复古全画幅相机 CF,融合前沿技术与情怀,赢得赞誉之时,徕卡却发布激光电视机和第二代拍立得相机,这让众多用户吐槽其不思进取、不务正业。作为徕卡相机的重度用户,主播太子和散人在螺旋下降频道展开深入探讨。 回顾徕卡相机历史,M 系列堪称经典。1954 年发布的 M3,将取景器和测距仪合二为一,采用黄斑对焦,实现视差补偿,技术遥遥领先,引领行业发展。但后续机型革新缓慢,尤其在数码相机浪潮中,徕卡反应滞后,直至 2006 年才推出首款数码相机 M8 。 2000 年,爱马仕收购徕卡 36% 股权,徕卡开始走奢侈品路线,M7 虽尝试电子化却亏损 1000 万欧元,爱马仕随后退出。不过,徕卡的奢侈品属性延续至今,尽管技术不再领先,但其品牌价值与独特定位依旧吸引着众多消费者。如今,徕卡由奥地利资本管理(ACM)和黑石持股,在市场端积极与华为、小米等合作,营业额持续增长,即便在疫情期间也实现 16% 的涨幅。 主播太子认为,徕卡相机虽在技术更新上看似缓慢,但其实有着独特发展逻辑。一方面,相机业务并非徕卡公司最盈利板块,地质仪和生物仪器业务才是大头,徕卡有 “躺平” 资本;另一方面,在手机拍照功能日益强大的当下,相机市场逐渐两极分化,徕卡专注于高端兴趣化与奢侈品定位,契合市场发展趋势,理念领先时代。 尽管散人对太子观点未完全认同,但这场讨论为大众深入了解徕卡相机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引发行业对相机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0 阅读:0
商业精选

商业精选

感谢关注 感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