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年(1653年),准噶尔汗国创始人巴图尔珲台吉逝世,其五子僧格依遗嘱继位。僧格继承父业,继续拓展汗国疆域,北达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西至巴尔喀什湖,南抵天山。他维持与清朝的良好关系,连续三年进贡,赢得康熙帝信任与支持。
然而,僧格执政并非一帆风顺。内部贵族不服,矛盾重重,外部势力亦虎视眈眈。他虽大度处理贵族纷争,但异母兄弟车臣与卓特巴巴图尔仍先后叛乱,几乎分裂国家。僧格凭借军事才能,联合卫拉特联盟平息叛乱,但国家元气受损。
对外,僧格展现强硬姿态,1667年派兵攻占俄国在准噶尔边境的据点,保护吉尔吉斯人,提升国家声望。然而,内战隐患未除,1670年,车臣与卓特巴巴图尔再次叛乱,僧格被杀,仅执政17年。
僧格之死引发汗国动荡,部下杀车臣,卓特巴巴图尔逃至青海。僧格之弟噶尔丹被迎回继位,开启噶尔丹时代。噶尔丹改变策略,与沙俄联手东扩,导致清准战争爆发,最终准噶尔汗国灭亡。
僧格之死是汗国由盛转衰的关键,反映内部权力斗争与外部威胁的严峻。这段历史提醒我们,无论国家多强大,都需警惕内部问题与外部挑战,以确保长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