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终以天京陷落为标志走向终结。7月19日,天京失守,李秀成携小天王洪天贵福逃亡未果,被捕杀害。随后,洪仁玕虽接管领导,却因军事无能,威望不足,难以挽回败局。太平军连连失利,洪天贵福最终亦被捕杀,标志着太平天国核心领导层的覆灭。
天京陷落后,李世贤、汪海洋等部虽在广东、福建等地招兵买马,但先后遭遇重创。李世贤被汪海洋所杀,汪海洋部亦在1866年被左宗棠歼灭。陈玉成部虽在西线壮大,但在得知天京失陷后,回援无望,最终投降或自杀,仅余赖文光部与陈德才部。赖文光与捻军合流,虽一度重创清军,但在曾国藩的围剿下,东、西捻军相继于1868年覆灭。
太平天国及其余部的抗争,虽以失败告终,却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这场起义不仅是农民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更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复杂矛盾的体现。从满怀理想的追求到悲剧收场,太平天国运动启示我们:社会运动的成功需坚定信念、正确策略与广泛民众支持。其提倡的先进思想与社会变革尝试,对后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既要坚守正义理想,也需灵活应变,方能在历史洪流中寻得生存与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