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这次《射雕》的故事由徐克导演来拍,我最期待的还是他能给予这个故事怎样的「颠覆性」「创新性」或是独属于武侠的浪漫气息,这也是徐克电影一直以来的魅力所在。 蛇来运转春节档 春节档影评大赛
首先,这里面涵盖了战争以及人性的抉择与对抗,无论是从视觉设计还是戏剧冲突与角色塑造层面,这一部分的内容都有很大创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个部分触及了《射雕》的表达内核以及「侠」本身的定义。
故事中,在宋廷与蒙军之间,郭靖所面临的这份抉择正是对「侠」的体现,这在他与大汗的对话中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比很多大侠,郭靖其实更贴近普通人,他武功底子差,但单纯、真挚,有一颗怜悯之心,最终练就神功。影片开场几场戏,很快就把郭靖性格底色勾勒出来了,肖战的演绎也非常贴近脑海中对郭靖的很多想象。
《射雕》的归来,不仅仅是武侠片作为我们曾经最熟悉、最强盛的类型片的归来,也是对「侠」这一概念的呼唤、强调或重塑。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真正的大侠,并不取决于武功或是身份的高低,而是侠义之心,对众生的怜悯。侠肝义胆,善良与勇敢才是侠客最厉害的武器,侠义是本质,是精神支撑,而武功则是工具,是侠客力量的延伸。《侠之大者》把「侠」的概念真正讲清楚了,在故事中真正具象化了。在任何时代,我们都呼唤这份「侠义」精神。
除了侠的概念本身,金庸武侠作品中最迷人的部分还有对武学的描写,在小说中,关于中原武学的描述给读者留有足够的脑补空间,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等奇招绝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象,但电影中,这些武功必须要有具体的呈现,《侠之大者》把重要的武功进行了具体的拆解与呈现,尤其是降龙十八掌,因为武侠作品中的武术,是基于真实武学并加以想象的综合产物,放在电影中,更是对想象力的考验,这可能是降龙十八掌从功法理念上最具象化的一次呈现。
除了武学的奇观,《侠之大者》中还有古战场的恢宏与壮阔,壮观的蒙古大营,包括兵法理念都有具体的呈现,古装片的战争场面调度非常复杂,内地大银幕上也蛮久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排兵布阵场面了。
片尾大战很精彩,走火入魔的欧阳锋,无论是暗黑的造型还是对蛤蟆功的另类呈现都是典型的徐克式怪力乱神式想象,如果你喜欢徐克这套体系,你肯定会看过瘾。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