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山东烟台60岁老太家中闯进两个陌生男人,非要看一看她家的凉席。老太说:“看一眼,得给500块钱!”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回溯至1930年,那时的孙秀英还只是个年轻的姑娘,守在父亲床前,看着曾经健康的老人因重病日渐衰弱,在父亲临终之际,他将女儿召到床前,虚弱的声音带着无限的叮嘱,要好好保护那张凉席,千万不要随便拿出来给人看。 那时的孙秀英尚且不解,父亲为何对一张凉席如此重视,作为父亲的临终遗言,她心中满是敬畏,答应了老人的嘱托,随着岁月的流逝,孙秀英渐渐忘却了父亲的告诫,直至父亲去世后,她才记起这张凉席。 当她从父亲的遗物中找出凉席时,丝丝凉意从手中传来,凉席的竹片触感细腻如丝,光滑而柔顺,仿佛经过了极为精细的工艺打磨,孙秀英将它小心翼翼地收起,装入一个精美的盒子中,心里却始终无法释怀凉席的来历。 她不知这件物品的珍贵,也不清楚它背后隐藏的历史,直到后面,事态的发展让她的世界彻底改变,烟台地区正在广泛征集文物,准备建立博物馆。 某日,消息传来,有专家听说孙秀英家中拥有一件珍贵的凉席,特意前来探访,初时,孙秀英对此心存疑虑,她怀疑这只是一群文物贩子打着文物专家的名号,试图借此机会骗取家中的宝贝。 因此她拒绝让专家一见凉席,专家们并未放弃,他们出示了工作证件,并极力劝说将凉席拿出来查看,最终,专家们的诚意打动了孙秀英,在打开盒子的那一刻,孙秀英也没料到这张凉席竟然出自象牙,而非普通的竹子。 专家们惊讶地称,这不仅是一张凉席,而是由象牙精制而成的象牙席,这种席子在历史上极为稀有,制作工艺复杂且耗费巨大,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最初,这种席由宫廷制作,专为皇帝所用,雍正对席的工艺赞不绝口,但很快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耗费巨大,便禁止制作,并销毁了大多数席子,现存的几件象牙席,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这张凉席的历史追溯起来,甚至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传说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一些宫女和太监趁乱盗走了不少珍贵文物,其中一件象牙席便被一位太监偷出宫,卖给了当铺老板。 后来,这件宝物辗转流入了孙秀英的父亲手中,成了家中的传家宝,可想而知,孙秀英父亲所持的这张象牙席,早已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承载了数百年的文化与历史。 当专家们向孙秀英讲述这张席子的历史时,她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竟是如此珍贵的文物,面对这件几乎无人能得的国宝,她心生矛盾,犹豫不决,因为这件宝物承载了父亲的记忆,是父亲临终时特意嘱托保管的遗物。 但她也明白,既然这张席是国家的文化瑰宝,它的价值远超个人的感情,如果将这件宝物交给博物馆,不仅能让它得到更好的保护,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它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决定将这该文物交给烟台博物馆,作为国家的文物收藏,而博物馆为了感谢孙秀英的慷慨,将500元现金作为购买款项支付给了她。 这笔500元的交易,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几乎相当于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可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金钱,而是在于这件文物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她的这一决定,成了全村的热议话题。 村里的人对于孙秀英的决定褒贬不一,一些人认为她过于轻易地将宝物交给了博物馆,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金钱回报,另一些人则认为,她的行为是无私的,她将家中的珍贵遗物交给了国家,让它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 在孙秀英将象牙席交给博物馆之后,这件文物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烟台博物馆展示了这张象牙席,成为了游客和学者们争相观摩的珍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象牙席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1963年,山东烟台60岁老太家中闯进两个陌生男人,非要看一看她家的凉席。老太说
盼南
2025-01-29 23:43:16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