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认为好多人把亲戚关系弄混淆了。亲戚和你搭两句话,单纯是因为你父母的关系,仅此而已。所以,跟亲戚熟的人,不是你,而是你父母。
为什么你的父母能跟你的亲戚熟?这不是因为“走亲戚”才熟的。大家都知道人类是群居动物,旧时容易被其它势力欺负,于是就走到了一起。聚集在一起,团久了,才会有感情。
但是,有些人会觉得:“不走亲戚,不拜年,你享福了,可苦了你的孩子,因为当你的孩子长大了,无亲戚可走”。
这种认识稍微有些简单了。
这句话的逻辑就像是:“你不结婚,你现在是享福了,当你的父母就苦了,你老了也苦,因为没人养你”。
这里存在一个隐蔽的前提假设——人类的情感联结必须依附于血缘网络才能稳固存续。
但当你仔细观察当代社会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更多是产生于共同经历、价值共鸣和精神共振。
比如同事间因项目攻坚建立情谊、邻居间二十年互赠饺子的行为、驴友在荒野救援中缔结的生死之交——这些不是血缘纽带,却同样能培养出坚实的情感安全网。
所以,真正残酷的悖论在于:当人们用“为孩子积累人脉”的理由勉强维系空心化的亲戚关系时,反而在消耗本可用于培育真挚情感的时间精力。
就像强迫孩子穿不合脚的传家宝皮鞋,既会磨破脚掌,又错过了挑选适合跑鞋的最佳时机。
选择自由从来都是双向的,与其担忧孩子未来无人可依,不如教会他们构建健康关系的能力——这才是永远不会贬值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