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徐克和他的武侠电影。
1990年笑傲江湖之葵花宝典上映,代表着老一辈武侠片宗师胡金铨的隐退,新一代武侠巨匠徐克的登场。如果说这部电影还充斥着两个时代的武侠电影风格相互对撞缝合的痕迹,那么接下来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就完全打上了徐克个人化的烙印。
多说一句,笑傲江湖电影三部曲由金公主影业出品,徐克担任监制和编剧,第一部葵花宝典导演初选胡金铨,胡退出后由徐克接棒,程小东与李惠民联合指导。第二部东方不败导演是程小东,第三部东方不败风云再起导演是李惠民和程小东。徐,程,李三人是一个固定的组合。
所以笑傲江湖系列严格说导演并不是徐克,但是我们还是习惯将它们归为徐克作品,因为徐克担任着监制与编剧两个职位,他控制着剧组的钱袋子、剧本内容和影片风格方向,相当于老佛爷垂帘听政啦。
坊间传闻徐克在片场的控制欲很强,会压低所有人服从他的意志,跟周星驰的强势传闻一个样子。这没什么,有才华有主见有抱负的电影工作者,没有掌控欲是不行的,电影工业投进来的都是真金白银,不管是实现个人抱负还是为投资人负责,都应该努力让电影呈现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样子。像李安那样动辄大哭,反而属于片场异类了。
对电影主创而言,拍电影成王败寇,票房赢了收获生路,口碑赢了配享太庙。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由徐克做决策,这部电影现在看就是魔改剧,徐克认为东方不败应该由女人来扮演,他请来了林青霞。金庸听说了坐不住,坚决抵制,但版权已卖,抵制无效。
林青霞年轻时主拍爱情片,是银幕玉女,不曾想职业中期被徐克拉来穿男装拍武侠,在片场摸爬滚打,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过气了,而我们都知道,她演了东方不败,职业好日子都在后面呢。
笑傲江湖原著并没有明确的朝代,徐克给设置到大明万历年间,还引入了日本浪人势力,将故事发生地放在中国武侠小说里神秘的苗疆,整个电影的质感瞬间亦真亦幻。这一套设置也被后来笑傲江湖的影视剧和同人文沿用,有的笑傲同人文甚至引入大明官制,安排林平之考进士,借用官府力量报仇雪恨。
这一部东方不败是鲜明的徐克武侠电影风格,凌厉的剪辑,凌厉的武打,凌厉的画风,从令狐冲带着小师妹和师弟们开场寻找退隐之地,到终局时阐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武功再高的人,也难以避免成为权欲的奴隶或者牺牲品。
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徐克证明了胡金铨那一套端庄严谨的武侠片失宠的必然,新时代的观众们在一部100分钟的影片时长里,要得到至少三个层面的体验:
第一是感官层面的体验。徐克的东方不败里,有美人卖萌,有喜剧弄巧,有天马行空的打斗,有令狐冲无招胜有招的剑法,东方不败的绣花针,以及任我行吸干血肉的吸星大法。商业电影绝不是端着的,是在不断的喜剧和打斗刺激里,放上一点点悲剧。
第二是情感层面的体验。观众在这个电影里受到多重情感刺痛。眼看着令狐冲任盈盈有情人不成眷属,临水分途,曲终人散。眼看着令狐冲与东方不败惺惺相惜又命运弄人,哪怕两个人突破禁忌,性别能放宽,恩怨血债也沟壑难平。眼看着令狐冲手足情深的师弟们惨死,古灵精怪的蓝凤凰壮烈惨死,义气深重的向问天断臂赎罪,诗诗替代东方不败后的饮恨自尽,都让观众感受到爱情之外人类重要情感受损时的刺痛。
第三是价值层面的体验。虽然金庸不爱徐克,但是徐克真懂金庸。影片最后,任我行东方不败们巨大的权欲之下,没有人能够幸免与平安。当任我行重登教主宝座,宣读罪人黑名单,电影传达的主题与小说里令狐冲遥望殿上分不清教主座位上是任还是东方的题旨遥相呼应,结合电影中点睛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这个武侠片价值升华了。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代表着徐克武侠电影的大成,但徐克本人也恰恰是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症状的集大成者,一年后,他监制主导的东方不败风云再起上映,金庸看了估计想掀桌子,这不是魔改,这是怪力乱神啊朋友们,当东方不败给自己改名东西方不败,宣布你有科学我有神功,这个电影就突破正常评价体系了。但是如果不抱着这是金庸改编的执念,这个电影还TM挺好看的呢。
我不知道假如胡金铨看到这样的徐克作品,会有什么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