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行船必备:几种关键思维模式助你安全航行 1. 避让方向预演思维:海上的“左右权衡” 在海上行船,除了养成各种良好的驾驶习惯,还得具备这几种关键的思维模式,这可都是保障航行安全的重要法宝。 首先,海上避让时用舵的情况很多,一般就是往左或者往右转。在不考虑规则的理想状态下,从理论上来说,不管往哪个方向转,都有避让成功的可能性,只是可能其中一个方向会更有利一些。所以咱们在实际操作前,得在脑海里把两个方向都预演一遍。就好比下棋一样,要提前想好每一步可能带来的结果。比如说,遇到前方有船逼近,往左转向可能会靠近一处浅滩,但往右转向又可能进入另一条船的航行路径。这时候就得快速权衡利弊,选择更稳妥的避让方向。这种预演思维能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更合理的决策,避免手忙脚乱。 2. 避碰规则内化思维:海上航行的“法律宝典” 咱们干这行的,对避碰规则那必须得熟读,而且要像刻在脑子里一样牢记于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出了事担责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是对规则一知半解,在海上和其他船只出现状况,连怎么理论都没底气。能按照规则来的,那肯定得尽可能遵守。不过呢,规则也不是死的,有时候还得灵活运用。大家得把规则里提到的几种会遇局面,清清楚楚地在脑海里构建出一幅幅画面。就像“让红不让绿”这种说法,就是从你脑子里这一幅幅清晰的画面衍生出来的。避碰规则的内容繁多复杂,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全吃透的,需要我们年复一年地反复研读,不断琢磨其中的深意。每一次重新学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这事儿还得靠大家自己多下功夫。 3. 见一让一有序避让思维:海上“拥挤街道”的通行之道 当海上船多的时候,得有“见一让一”的思维。这时候要把量程缩小,视图放大,一个一个地去避让其他船只。这就好比在拥挤的街道上行走,你得一个一个地避开行人,不能一股脑儿地往前冲。缩小量程和放大视图,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周围船只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避让准备。如果同时面对好几条船,却没有这种逐个避让的思维,很容易顾此失彼,导致碰撞事故。 4. 大局观思维:海上航行的“长远眼光” “大局观”思维也非常关键。在进行避让操作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得往前多看看,想想怎么避让才能让后续的航行更顺利。就像开车在错综复杂的道路上行驶,不仅要避开当前的障碍,还要考虑到接下来的路况。比如说,为了避开一艘迎面而来的船,大幅度转向进入了一条狭窄的航道,结果却发现前方还有更多船只等待避让,甚至可能面临无路可走的困境。所以,要有长远的眼光,从整体的航行情况来考虑避让方案,这样才能确保一路顺畅。 5. 换位思考思维:海上的“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的思维同样不可或缺。我们要时常假设自己在那条对我们有影响的船上,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接下来可能的行动路线。大家都是跑船的,驾驶员之间总体来说还是很和谐的,你让我一分,我让你一分,海上的路自然就开阔了。要是只想着自己方便,不顾及其他船只,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最后很可能大家都陷入麻烦。就好比在狭窄的水道里,两艘船相向而行,如果都互不相让,最后只能僵持在那里,耽误彼此的行程。 6. 复杂局面冷静应对思维:海上乱局的“破局之法” 要是碰到复杂的局面,千万不能慌,最忌讳的就是麻木操作。比如遇到一群结队的小渔船,它们行动灵活,数量又多,很容易让人感到头疼。这时候,要先把那些对我们航行有影响的小渔船挑出来,还是按照“见一让一”的思路,选好空挡,调整好角度,一步一步地穿过它们。不能盲目地冲进去,否则一旦陷入混乱,就很难脱身了。 7. 设备合理运用思维:驾驶台设备的“巧用之道” 最后,驾驶台上的各种设备可都是咱们的得力助手,要充分利用起来。就拿车来说,如果在追越局面持续时间长,导致自己处于被动状态的时候,过段用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就好比打仗,常规战术陷入胶着时,就得灵活动用其他“武器”。用车能调整速度和位置,改变当前的不利态势,或许就能打破僵局,摆脱困境。 驾驶台上的雷达也特别重要,它就像一双“千里眼”,能让我们在远距离就察觉到周围船只的动态。尤其是在视线不好的天气里,比如大雾天,肉眼几乎看不到什么,全靠雷达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提前做出应对措施。还有自动识别系统(AIS),这简直是个“智能小助手”,它能清楚地告诉我们周围船舶的各种信息,像船名、航向、航速等等,就像给每艘船贴上了详细的“身份标签”,让我们能更精准地判断局面。
海上行船必备:几种关键思维模式助你安全航行 1.避让方向预演思维:海上的“
航海学九阴真经
2025-02-02 08:07: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