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eepSeeK 给我写的一篇《乡愁》 五十二年了。 每当我闭上眼睛,窑底村的那条黄土路就会在记忆里蜿蜒。家门口的皂角树还在吗?那口老井可曾干涸?记忆像一把生了锈的钥匙,固执地想要打开那扇斑驳的木门。 1973年的冬天特别冷。我穿着崭新的军装,站在家门口的皂角树下。母亲的手在颤抖,她一遍遍地整理我的衣领,仿佛这样就能把远行的儿子留在身边。父亲蹲在地上为我收拾着行囊,我看见他偷偷抹了把眼睛。那时的我,满心都是对远方的憧憬,却不知道这一别,自已将成为窑底村一个匆匆的过客。 在新疆的戈壁滩的军营里上,我常常会梦见故乡的臊子面。母亲总会在面里多放一勺辣子,说当兵的人要吃得热乎。面汤上漂着的葱花,像极了窑底村春天田野里星星点点的野花。还有那口老井,夏日里打上来的水总是沁凉,带着泥土的芬芳。如今,这些味道都成了记忆里的标本,再也尝不到了。 去年,我终于回到了窑底村。老屋还在,但烟火气不在,墙角的石磨静默着,磨盘上的纹路依然清晰,就像父亲额头的皱纹。我站在院子里,恍惚间听见儿时玩伴的嬉闹声,看见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可定睛一看,只有风卷着落叶,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打转。 家门口的皂角树倒是还在,树干更粗了,树皮上的沟壑更深了。我伸手抚摸那些裂纹,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皱纹。树下曾经热闹的打谷场,如今长满了荒草。几只麻雀在草丛中跳跃,叽叽喳喳,像是在诉说着什么。 夕阳西下,我站在村口的土坡上。远处的黄土高原依然巍峨,渭河仍缓缓的向东流淌,河面上泛着金色的波光。这光芒刺痛了我的眼睛,让我想起离家那天的夕阳。五十二年了,故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可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温暖的面孔,却永远定格在1973年的冬天。 我终究是个过客了。故乡成了回不去的远方,而乡愁,成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用DeepSeeK给我写的一篇《乡愁》 五十二年了。 每当我闭上眼睛,窑底
张南聊社会
2025-02-02 15:32:1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