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OLED怕烧屏,华为新专利“妙手回春”(上)
摘自IT之家
烧屏,到底是为什么
这里,我们先来详细聊一聊,到底什么是烧屏?
“烧屏”这一现象,其实最早起源于 CRT 屏幕。
由于长时间显示静止的文字或图像,屏幕表面的磷质材料留下长久的烙印。
随着技术的发展,后续的等离子屏幕、LCD 液晶屏幕以及现在的 OLED 屏幕层出不穷,但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烙印现象。
我们就以 OLED 屏幕为例,由有机材料制成,通过电流驱动这些材料自发光。每个像素都由红、绿、蓝(RGB)子像素组成,这些子像素独立控制亮度,从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图像。
由于某些像素长时间处于高亮度或静止状态(例如状态栏、导航栏等),这些像素的发光效率会逐渐下降,导致亮度不均或颜色失真。
最后形成永久性图像残留的效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烧屏”了。
而且,OLED 屏幕的 RGB 三色子像素所使用的有机材料的寿命并不一致,蓝色子像素的寿命较短,容易先出现亮度下降的现象。
我们在二手平台搜索几年前的 OLED 手机,会发现除了状态栏图标之外,还有很多机器已经“烧”上了抖音的 + 号。
为了避免烧屏现象,厂商们也可以算是用尽浑身解数,除了像素偏移等功能之外,华硕今年的新款 OLED 显示器甚至直接内置了距离感应器。
一旦用户离开屏幕,显示器就会切换到黑屏,以避免“烧屏”发生。
华为的新解法
关于烧屏问题,华为的新专利给了我们一个新解法。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 1 月 7 日公示的专利,华为获得了名为“烧屏修复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烧屏修复方法。
该专利主要适用于 OLED 等屏幕设备,其核心在于通过调整烧屏区域内外发光元件的激发电流,达到修复烧屏的目的。
用户在调节屏幕亮度后,系统会检测用户操作并确定目标亮度,系统会根据目标亮度,分别为烧屏区域内外的发光元件设置不同的激发电流值,通过这种差异化的电流控制,最终让整个屏幕的亮度达到一致,从而修复烧屏。
有些家友可能已经知道,苹果在切换至 OLED 屏幕后,是有一套特殊的烧屏补偿机制,可以监视单个像素的使用情况,生成显示屏校准数据的。
在理想的情况下,应用这套算法之后,我们不太会观察到明显的烧屏现象,而且屏幕亮度随着使用市场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不过,在 iPhone 15 系列上,这个烧屏补偿功能出现过 bug,吓到了不少用户。
华为这次的专利,并没有介绍记录像素发光数据的信息,而是提供一个控件,让用户自己在烧屏位置进行调节,直到整个显示屏的显示亮度相同。
当自动的“黑箱”算法并不能覆盖全部应用场景时,这样的“手动”补偿调节看起来有点笨,但可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