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油集团公司30多名工作人员在哈萨克斯坦被警察拘留,中国驻哈大使馆立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04 01:34:40

2004年,中油集团公司30多名工作人员在哈萨克斯坦被警察拘留,中国驻哈大使馆立即前去交涉,要求马上放人。与此同时,大使馆领导与公司负责人连夜想办法,确保工地上另外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哈萨克斯坦承建的一项重大工程遭遇了严峻挑战。 就在工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30多名中方工作人员突然被哈萨克斯坦警方拘留,消息传回国内,立即引起了高度重视。 同时,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也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得知消息后,大使馆领导当即指示有关人员前往警局,要求哈方立即放人。在交涉过程中,使馆官员振振有词地表示,扣押中国工人是不合情理的,有悖于两国的友好关系,必将对双方的能源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哈方似乎对中方的交涉无动于衷,拘留仍在持续。 形势之下,驻哈使馆与石油公司方面通力合作,连夜商讨对策。眼看事态还有恶化的趋势,两边一致决定,当务之急是确保工地上其余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尽快解除这场危机,中哈双方都在多个层面展开了积极斡旋。 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切,外交部也在第一时间介入,向哈驻华大使馆提出严正交涉。 人们常说,外交无小事。面对中哈原油管道项目遭遇的重重阻力,时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的周晓沛可谓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为了尽快解救被拘人员,近60岁的周大使不辞辛劳,亲赴事发地千里之外的哈国首都阿斯塔纳。抵达后,他立即约见了哈萨克斯坦负责管理外国劳务人员的社会保障部长。 在会面中,周大使着重强调了中哈原油管道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两国领导人亲自推动的旗舰项目,更是双方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他还委婉地提醒对方,哈总理曾在会见中石油集团总经理时,承诺给予中方500个劳务许可。 部长阁下听完周大使的陈述后表示,自己完全理解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也感谢周大使不远万里亲自来访。 她向周大使保证,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被拘人员尽快获释。 中国外交部也在北京向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提出交涉,并派员与哈驻华使馆保持密切沟通。中石油总部也在向有关方面发函,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请求支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方人员最终获释,为接下来管道的顺利铺设扫清了障碍。 周晓沛作为中国资深的外交官,经历了超过四十年的外交生涯,见证并参与了中苏、中俄以及其他欧亚国家的外交工作。出生于南方农村的他,家庭条件十分贫困,父母均为文盲。在他心中,成为一名作家曾是儿时的梦想。 命运的安排将他引入了外交领域,也让他逐渐成为共和国的高级外交官。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与锻炼下,周晓沛从一个普通农村少年成长为中国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大使,他的故事也成为中国外交事业的一部分。 周晓沛的外交生涯起步于1973年,那时他刚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俄语系毕业,成为外交部的一员。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苏联东欧司,而这也成为他外交生涯的重要起点。 中苏边界谈判的关键时刻,他有幸参与其中,这个机会为他提供了宝贵的锻炼和深刻的教训。尤其记得一次因手抄文件潦草,遭到了周总理的严厉批评。 这个经历给周晓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此更加注重细节,严谨对待每一份工作,这也奠定了他作为外交官的职业素养。 在外交生涯的初期,周晓沛经常会面临各种艰难的挑战。对于一个外交官来说,如何站稳立场,熟悉政策与业务,严守纪律,尤其是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人民进行交往,都是必修课。他的成长,离不开身边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外交官的指导与帮助。王钢华等前辈的谆谆教诲,帮助他在工作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他明确了作为一名外交官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名外交官,周晓沛深知外交工作不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操作,更是个人魅力和智慧的较量。他强调,与世界各国人民打交道时,必须尊重对方的文化与立场,展现出中国的大国风范和谦逊态度。 同时,他也坚信,外交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外交官不仅仅是在处理当下的外交事务,还要为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国际地位谋篇布局。在这一过程中,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周晓沛始终坚持与不同国家的各个派别保持联系,确保双边关系的稳定与延续。 他的外交生涯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工作经历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而这些经历也让他深刻理解到,外交并非一场单纯的政策博弈,更是一场与世界沟通和理解的艺术。他曾在采访中提到,外交工作需要不断磨砺,几乎是“终身磨一剑”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外交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情怀,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尽职尽责。周晓沛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首先要忠诚于祖国,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他的经历为后来的外交官树立了榜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外交不仅是国家利益的捍卫,更是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与展示。

1 阅读:12758

评论列表

用户11xxx53

用户11xxx53

47
2025-02-05 10:08

话说千言,离题万里。几年级的娃娃写作文?

大雪无痕

大雪无痕

30
2025-02-05 10:21

你到底想说什么?强烈建议你补补小学生作文,然后再来这里胡咧咧,莫名其妙!踢死你

scz777

scz777

22
2025-02-05 14:11

“使馆人员振振有词”?不会用词就别用!

ZHV1539 回复 02-05 18:09
我就是来看看有网友吐槽这个词吗。。。现在啥人都可以发文章了。

神队友 回复 02-05 14:39
UC自媒体写手的水平越来越差了[横脸笑]

飞天581

飞天581

12
2025-02-05 11:09

2004年的事情现在拿来说?

用户17xxx23

用户17xxx23

11
2025-02-05 15:21

简单点说,中国公司没有为中国工人去办理审批复杂耗时长的工作签证,为了保证工期让工人用商务签甚至旅游签入境,然后在封闭的工地工作,希望先干活以后再补手续,在法制不建全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中国公司这么干,包括我们公司。

山野清风

山野清风

9
2025-02-05 10:37

小编说的前半部分正常,后半部分离主题了[不开心]差评

心灵

心灵

5
2025-02-05 07:44

什么原因呢?

用户10xxx37 回复 02-05 18:25
工人是非法滞留,没有工作签证

前进,达瓦里希

前进,达瓦里希

4
2025-02-05 10:59

最后怎么处理的呢?前言不搭后语

用户18xxx16

用户18xxx16

4
2025-02-05 13:49

重大项目,重大投资,要有驻军

用户14xxx61

用户14xxx61

3
2025-02-05 18:08

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被拘留的什么也没说

用户10xxx37 回复 02-05 18:26
工人没有办理工作签证,属于非法滞留人员

笑天下

笑天下

3
2025-02-05 14:36

我草!04年小便出世了?

  奚刚

奚刚

2
2025-02-05 13:55

金丰丹

金丰丹

2
2025-02-05 15:26

吓一跳,再回头一看,是2004年的事……

许医生

许医生

2
2025-02-05 15:51

小编的“使馆官员振振有词地表示″,这句话十分离谱,难道没读过语文吗?

用户17xxx79

用户17xxx79

2
2025-02-05 18:20

现在这种用AI写的太多了,平台要限制一下,不知所云

用户16xxx60

用户16xxx60

1
2025-02-05 18:24

一个73年就大学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的人,现在年近60岁?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1
2025-02-05 17:00

什么乱七八糟的文章?

用户12xxx65

用户12xxx65

1
2025-02-05 19:20

什么狗屁不通的文章

用户10xxx44

用户10xxx44

1
2025-02-05 12:56

2004年的事,你tm知道今年是哪一年吗?

飞歌

飞歌

1
2025-02-05 18:48

振振有词,建议楼主回去从小学一年级重新学习一下

猜你喜欢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