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热衷于反思制度,中国人则倾向于反思人。倘若我们喜爱历史,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只

阳鑫生活 2025-02-05 09:03:38

英国人热衷于反思制度,中国人则倾向于反思人。倘若我们喜爱历史,那么在全球范围内只需研究两个国家的历史,就能大致了解全貌。这两个国家便是中国与英国。将二者的历史对比着去看社会演进的规律,基本上就能明晰。从反思的视角来看,两个国家都极为重视历史,也都重视反思。然而,英国人反思的着眼点与中国人全然不同。英国人反思的重点在于制度、法律和规则;中国人反思的重点则是人、人心和道德,最终归结于利益。 例如,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企图让信奉天主教的小儿子继承王位,这就引起了信奉新教的英国人的不满。于是,贵族们联合起来,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夫妇到英国担任国王,这便是历史上的光荣革命,并且于1689年签订了《权利法案》,开启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人是怎么想的呢?难道英国人没有人想当国王吗?竟然会邀请一个荷兰人来当英国国王,这在中国的思维模式下,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的。而中国的崇祯帝想要延续明朝统治继续当皇帝,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明朝就变成了大顺,成了李家的天下。随后爱新觉罗氏又进入北京,天下又立刻变成了大清。我们争夺的是皇位,是整个天下的利益。英国人更换国王的目的,确实是为了变革制度。而我们变革制度的目的,却是为了更加集权,以便成为大权独揽的皇帝。 再来看官员腐败问题,英国官员也存在贪污腐败现象,但英国人反思后的结果是,1693年开始推行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以此来杜绝腐败。而在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大量官员腐败,我们反思之后解决问题的思路,从来都不是从制度入手,而是着眼于人的问题,也就是道德问题。于是寻找清官、树立标杆,开展廉政教育。将这两个国家一对比,就不得不钦佩英国人的远见。谁当皇帝真的重要吗?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荷兰人来当英国国王真的重要吗?再者,官员的个人品德真的重要吗?一块土地是产出海瑞还是和珅,关键在于个人道德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历史与宽容 观念决定历史 历史与责任 深度理解历史 如何正视历史 复兴还是消亡 历史不能被改变

0 阅读:2
阳鑫生活

阳鑫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