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前313年,秦惠王心中惶惶,恰似秋风扫落叶,决心派出丞相张仪前往楚国,施

鹏举谈历史 2025-02-05 15:02:37

话说公元前313年,秦惠王心中惶惶,恰似秋风扫落叶,决心派出丞相张仪前往楚国,施展他的“连横”之计,意在拆散楚国与齐国的联盟,为日后秦国攻打齐国铺平道路。此时的楚、齐、秦三国,犹如三足鼎立,各自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一较高下。 张仪,这位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真可谓“口才了得,智勇双全”。他深知秦国的地位岌岌可危,便自告奋勇,踏上了前往楚国的征途。楚怀王对这位秦使可谓礼遇有加,设下盛大的入城仪式,恍若迎接天子般热情。张仪此行,手中握有秦惠王赐予的重金,立刻开始了他的“收买人心”之路。 在楚国,张仪如鱼得水,凭借重金收买了楚国的上官大夫靳尚、楚怀王的儿子子兰,以及宠妃郑袖等人,真是“内外兼修,步步为营”。见到楚怀王后,他的恭维之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巧妙地拉起亲戚关系,提到秦惠王的妃嫔芈氏是楚国人,借此暗示秦楚乃是“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 张仪更是巧妙地表明秦国的合作意向,声称最尊敬的国家就是楚国,最想合作的人便是楚怀王,最痛恨的则是齐王。楚怀王心中一阵窃喜,正如“见桃花灼灼,心中暗喜”,然而,张仪的巧舌如簧,虽让楚怀王一时陶醉,但也让他心存疑虑,毕竟齐楚关系紧密,不可轻言绝交。 可惜,张仪的口才如同“画龙点睛”,渐渐打消了楚怀王的疑虑。他借机提到楚国屯兵于函谷关,暗示楚国欲图秦国的商於(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张仪声称:“您何必亲自出兵,我有妙计可使您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得到六百里商於之地。”楚怀王听后,心中一阵激动,仿佛看到了“千里江山”的美好前景,连忙追问其计。 张仪早已铺好路子,轻描淡写地说:“只需楚国宣布与齐国绝交,秦国愿意与楚国结盟,并献出商於六百里,以示诚意。”楚怀王听得心花怒放,连声称赞,然而身边的屈原却冷静地提醒:“张仪此人,满嘴跑火车,切不可轻信!”另一位谋士陈轸也表示反对,劝楚怀王要三思而后行。 但楚怀王的心已被张仪的美丽承诺所俘获,恍若“听得花香,忘却雨霖”。他不顾屈原等人的劝阻,果断与齐国绝交,随后派人随张仪前往秦国办理商於的割让手续。张仪的任务圆满完成,回到秦国后却立刻反悔,声称商於六百里地“我做不了主”,只给了楚国六里封地。此时,楚怀王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中计。 愤怒的楚怀王立即发兵攻打秦国,然而秦军却在丹阳大破楚军,斩首八万,楚将屈匄等七十余名将领被俘,秦军更是在楚国汉中设立汉中郡。此后,楚怀王再次召集全国部队,向秦国发动进攻,结果再次惨败于蓝田,真是“屡战屡败,愈战愈勇”。 公元前301年,齐、韩、魏三国联军联合攻打楚国,秦国则从侧面进攻,楚国如同“孤舟在海”,四面楚歌,最终领土被分割成几块。自此,楚国在丹阳和蓝田的惨败后,逐渐走向了没落的深渊,三战皆败的楚国,犹如“风雨飘摇”,昔日的强国地位不复存在。 这场“张仪欺楚”的悲剧,恰似“月黑风高”,令人唏嘘不已。楚国的覆灭,固然是权谋之计的失败,更是忠臣良将未能听取忠言的教训。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心的复杂与权谋的险恶,令人深思。

0 阅读:7

猜你喜欢

鹏举谈历史

鹏举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