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连续开车10小时到杭州差点截肢
长途出行防血栓指南:别让“腿患”成为旅途隐患
新春佳节,有人阖家欢聚,也有人在奔波的路上。50岁的货车司机王大哥,就趁着春节接了单从河南到杭州的长途运输。连续开车超10小时,中间几乎没休息,结果刚到杭州,左小腿就胀痛难忍,连正常行走都成了奢望。紧急送往浙江省人民医院后,医生发现他左下肢深静脉完全堵塞,患上了严重的“股青肿”,稍有延误就可能面临截肢。好在手术及时,吸出大量血栓,王大哥才转危为安。
浙江省人民医院在这个春节假期,接诊了十多例类似的患者。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蒋劲松指出,长时间久坐不动,比如长途开车、乘车、坐飞机,都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因素。一旦血栓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肺部,引发肺栓塞,那可是致命的危机。所以,对于经常长途出行的人来说,做好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宽松着装,给血管“松绑”
很多人在出行时只注重衣物美观,却忽略了对健康的影响。紧身衣裤虽然时尚,却像给血管套上了“紧箍咒”。腿部血管被紧紧束缚,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就像河道被淤泥堵塞,很容易形成血栓。因此,长途出行时,一定要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让腿部血液循环能够畅通无阻,给血管自由舒张的空间。
科学饮水,让血液“稀释”
旅途中,身体水分流失较快,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至关重要。多喝水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让血液流动更顺畅,就像给发动机注入了优质的机油,保障身体这部“机器”正常运转。但要注意,千万不能用酒精饮料代替水。酒精会让身体脱水,导致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出发前准备好充足的饮用水,每隔一段时间就喝上几口,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适量运动,为循环“助力”
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腿部肌肉得不到活动,静脉血液回流就会受到影响。每1 - 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哪怕只是简单地走动几步,都能让腿部肌肉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压力。如果条件不允许起身,也可以在座位上进行简单的腿部运动。比如,反复屈伸脚踝,让脚尖尽力向上勾再向下压;或者做“踩刹车”的动作,一踩一松;还可以将双腿伸直,抬离地面几厘米,坚持几秒后放下,这些小动作都能有效锻炼腿部肌肉,预防血栓形成。
敏锐察觉,为健康“护航”
如果在长途出行后,发现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一定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信号。此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记住,健康无小事,及时察觉并处理身体发出的警报,才能保障我们的长途出行安全又安心。
长途出行是探索世界、奔赴美好的过程,别让深静脉血栓这个“隐形杀手”破坏了旅程的美好。从现在开始,重视每一个预防细节,用科学的方法守护好自己的健康,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欢乐与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