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炎夏,一位考古学家在四川乡间寻找流失文物时,因口渴向一农妇讨水喝。在等待过程中,他无意间瞥见门边挂着一面铜镜,瞬间被其独特龙纹吸引,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这面铜镜背面刻有“大顺三年造”字样,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它很可能与明朝末年的大西王张献忠有关。张献忠统治时间短暂,留下的文物极为稀少,因此这面铜镜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农妇告知考古学家,这面铜镜是她从河中捞起的。在考古学家的耐心解释下,农妇明白了铜镜的历史价值,最终同意将其交给国家。为感谢农妇的贡献,博物馆给予了她80元的奖励。
这面铜镜最终被妥善保存,并成为研究明末历史的重要文物。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也再次证明了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此次意外发现,无疑为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