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雷霆大怒,当即派出使者前去接文成公主,谁料,文成公主竟然不愿意返回大唐。 主要信源:(光明数字报——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 看到唐高宗的反应,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是对文成公主的怜爱。 但事实却直接将这一想法击碎。 众所周知,古代皇室中并没有多少真正的情谊,利字当头是他们自认为的王道。 为了与人叫好,宫廷中最和平的方式当属和亲。 文成公主就是用来稳定局面的一员。 说起文成公主嫁去吐蕃,就要回溯到那一时期。 公元634年,吐蕃内部发生内讧,一时间兵箭相向。 经过很长时间的角逐,松赞干布最终消灭其他劲敌,坐上了吐蕃赞普的王位。 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松赞干布当即便亲自前往长安城。 看着那浩浩荡荡的车马,足以让众人看到他的诚意。 当然,如此大费周章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与唐太宗建立友好的关系。 面对松赞干布的到来,彼时的唐太宗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想来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回看那一时期的唐朝,可谓是鼎盛繁华。 松赞干布也深知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并没有求见一次便打道回府。 不得不说,松赞干布的确有“两把刷子”。 他疏通各路关系,找了无数的说客前去,但奈何唐太宗始终没有意愿与吐蕃交好。 无计可施的松赞干布当然觉得憋屈,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他当即便表现出愤怒。 随着松赞干布的离去,不久后便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交战。 松赞干布假借“勾结大唐”的由头,直接对吐谷浑发起强势进攻。 面对松赞干布的进攻,唐太宗岂能坐视不管。 他当即便派兵前去与吐蕃军队对抗。 结果可想而知,唐军完胜,吐蕃军队被打得落荒而逃。 这次的直面交锋让松赞干布的心中始终愤懑。 虽然唐朝军队取得胜利,但唐太宗始终也实在是不愿意继续与吐蕃交战。 毕竟两败俱伤的场面是大唐人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也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当松赞干布随后提出和亲的时候,唐太宗才果断答应下来。 公元638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的脑海中已经迸发出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不好,文成公主定生活不易的想法。 回看现实会发现,文成公主的生活非常安稳且优越。 她不仅没有受到冤屈,还备受吐蕃民众的尊重。 说到底这一切的局面都是因为文成公主一心为民的那颗善心。 在她抵达吐蕃之后,便将携带的农作技术交给吐蕃人民。 随后更是带领着民众走出了一条农业自给自足的道路。 多年来,在吐蕃的文成公主,心中越来越将吐蕃百姓放在心间。 一直到松赞干布去世,按照吐蕃的规矩,文成公主应该陪葬才是。 但吐蕃大臣知晓这样做的后果一定会激怒大唐。 他们也随之陷入左右为难。 陪葬消息传到长安,彼时在位的大唐皇帝是唐高宗。 他当即便大怒,认为文成公主陪葬就是在挑衅大唐。 为了不让大唐的颜面受到任何的损害,唐高宗直接命使者前去接回文成公主。 反观吐蕃官员,他们虽然不愿意惹怒大唐,但也绝不会轻易让文成公主离开。 吐蕃官员与大唐使者在吐蕃僵持了很久,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 得知双方僵持不下后,文成公主亲自出面解决事端。 在她的面前,双方的脾气明显都收敛了不少,但那话语间还是夹枪带炮。 直到文成公主说出自己不愿意回去后,才终止了这场事端。 文成公主随后更是直言吐蕃的百姓就是她的牵挂,她希望继续为双方的友好关系助力。 那一席话虽然语气平淡,但却掷地有声。 大唐使者无奈之下也只得转身离去。 但也正是文成公主的一席话,直接让吐蕃官员们对她更多了一份敬意。 随后更是通过多番的商议,免去了文成公主陪葬的事情。 此后在吐蕃的日子里,文成公主备受百姓的爱戴,官员的敬重。 她将余生都奉献给了吐蕃百姓。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
尔说娱乐
2025-02-06 12:10: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