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女子点了一份石耳肉片汤,还以为会有不少肉,结果端上来的是一道清汤寡水的菜。她认为68元花得不值,于是立即将此事发布到网上。随后,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做出了回复,称这确实是石耳肉片汤,石耳是当地的特产,价格很贵,所以这道菜在明码标价的情况下没有违规。
素材来源于:极目新闻。
女子去江西游玩,想尝一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于是走进了一家餐厅,询问工作人员有什么美食,让其帮忙推荐。
工作人员立马拿来了价目表,对着一道菜侃侃而谈,说:“这就是我们的特色菜,这道菜是我们选用当地的特产制作的,你们一定要尝一尝。”
女子一看,菜名叫石耳肉片汤,标价68元,又是特色菜,便点了这道菜。
然而,让女子瞠目结舌的是,端上来的一碗清汤正是石耳肉片汤,里面的肉片可能就一两片,其余的是黑乎乎的石耳,其次就是几片菜叶和一碗汤。
女子问工作人员:“你们的石耳肉片汤就是这个样子吗?”工作人员点点头,说:“是的,这个石耳可好吃了,汤也鲜美。”
可是女子怎么也无法将这道菜与特色菜联系起来。她觉得这道菜在家里做,无非就是放些汤、几片肉片和几片叶子菜煮出来的,成本可能连五元钱都不到,怎么能卖68元呢?
当然,她并不知道这黑乎乎的石耳的价格,于是立即拍了图片放到网上,想吐槽一下自己与他人认知的差异。她认为,就这么一碗汤菜要卖68元,真是让她大开眼界。
不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马上做出了回复,解开了女子的疑惑。工作人员说,石耳只要是野生的,就很难采摘,都需要人到悬崖上去采摘,而且数量稀少。在当地,野生石耳需要4000元一斤,所以汤里放几朵石耳,这菜品价格自然就贵了。
其次,市场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也赶紧做出了回复。工作人员称,这道菜经过检测,确实是石耳肉片汤,并没有欺骗顾客。对于68元一份的价格,店家也是明码标价的,不存在欺诈行为。
当然,女子并不想声讨店家,只是觉得自己的认知和别人怎么如此不同。不过网友们就有不同的看法了,他们说这道菜名叫石耳肉片汤,里面也确实是用石耳和肉片烹饪的,菜品本身确实没有问题。
但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若推荐时说的是野生石耳,那么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人工栽种的石耳,餐厅到底使用的是哪一种石耳,这才是关键所在。
如果是野生石耳做成的汤,这个价格并不贵,但是如果是人工栽种的石耳做成的汤,那么这个定价可能就偏贵了。
1、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的知悉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在该事件里,若商家在推荐菜品时,仅强调是特色菜,却未详细告知消费者石耳的价格、获取难度等关键信息,便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悉权。
消费者基于不完整的信息做出消费决策,后续对菜品价格产生质疑也在情理之中。
例如,如果商家只是一味夸赞石耳肉片汤是特色,却不提及石耳因野生难采价格昂贵,消费者就无法全面了解这道菜的价值构成,从而难以判断68元的定价是否合理。
2、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公平交易要求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与价格相符。
市场监督局称石耳是当地特产,野生石耳价格昂贵,所以68元的定价在明码标价情况下无违规。但这里的关键在于石耳的品质。
若商家使用的是价格低廉的人工种植石耳,却按照野生石耳的价格来定价销售,那就破坏了公平交易原则,消费者花高价却未得到与之匹配的商品。
因为野生石耳与人工种植石耳在成本和市场价值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以次充好的行为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该餐馆做到了明码标价,从这一点看,符合法律规定。只要标价清晰,不存在价格欺诈行为,如在消费者点菜时未故意隐瞒价格或临时抬高价格,在价格公示这一方面,商家没有违法。
然而,正如网友所质疑,若商家宣传的是野生石耳,实际使用的却是人工种植石耳,即便明码标价,也涉嫌欺诈。
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