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的命就换来了18个白眼狼。”2010年,24岁民警用生命救出18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2-06 15:12:56

“烈士的命就换来了 18 个白眼狼。”2010年,24 岁民警用生命救出 18 名复旦高材生,谁能想到救的是一群白眼狼。他们的行为真让人感慨:学历高不代表道德高。   2021年,在安徽的一家医院里,一位老人躺在病床上,没有亲人围绕着他,病房寂静,唯有偶尔的机器声音打破沉默。   这位老人,面容苍老,身体瘦弱,仿佛时间的刻刀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没有人来照料他,也没有亲人探望。   人们经过询问后才知道,老人的儿子是一位烈士。   老人的儿子,张宁海,是一名民警,2010年的冬天,黄山景区发生了一起被困事故,18名大学生误入未开发的山区,失去联系,最终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挣扎求生。   张宁海和他的同事们接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出发了,经过漫长的搜寻,他们终于找到了这些学生,然而在撤离过程中,张宁海为了照顾学生们的安全,带头前行,却在一次意外中失足坠崖,英勇牺牲。   那是2010年12月的一个寒冷夜晚,黄山的山路崎岖,气温低至零度,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整个山脉变得湿滑且难以行走。   18名大学生,带着简单的登山工具和几乎没有实战经验的“登山计划”,毫无准备地踏上了这条未知的征途。   大部分人都是来自复旦大学的学霸,虽然有着优异的成绩,但缺乏对山岳的基本认知。   他们并不具备充足的装备和经验,尽管他们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能够应对黄山的挑战,更糟糕的是,在暴雨中,他们的定位设备坏了,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迷失方向,天色已经开始变暗,山中的情形变得更加危险。他们急忙拨打电话报警,希望能得到救援。   然而,18名学生的错误决策已经导致了一系列后果,他们没有意识到登山不仅仅是一项体力的挑战,更是一项需要谨慎思考和充分准备的冒险,无知与自负在这座山上交织成了一场悲剧的前奏。   在报警后的几个小时里,数百名警力集结,在黄山的各个角落展开了地毯式搜索,张宁海,作为负责的民警之一,带领队伍穿越复杂的山路。   那时,山间暴雨滂沱,湿滑的山路让每一步都充满危险,但张宁海没有犹豫,他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为其他队员照明,也为被困的学生们指引方向。   终于,当他们找到这些学生时,尽管大家身心疲惫,但警察们依然保持着冷静,首先确保了学生们的安全。   然而,撤离的过程并不顺利,暴雨让山路更加泥泞,条件更加恶劣,在大家准备下山时,一名女学生急切地想离开,却不顾危险,要求立刻下山。   张宁海为了照顾她的安全,带着手电打亮前方的路。就在他转身帮助大家时,不幸发生了。   树枝在他身旁“咔嚓”一声折断,张宁海的身影随之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整个现场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张宁海,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警察,在那一刻,带着最后一丝责任感和对他人的保护精神,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救援成功,18名大学生被带离黄山时,他们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对于张宁海的牺牲,他们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悼念与内疚。   那一刻,身处其中的记者描述,现场的气氛让人不禁感到寒冷,学生们匆忙上车,离去的速度仿佛在逃避什么,没有言语的关心,没有一次回头的目光。   尽管后面他们在事后上表示要给烈士的家人养老,可这次却没有一个人前来探望。   对于他们来说,那个曾经英勇牺牲的警察早已成为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这场悲剧不仅仅是一次个人命运的交错,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与个体的责任缺失,人们对于英雄的追悼,也许只是表面的礼节,而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如何理解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过的人。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件事中学到一些东西:不论多么强大和无所畏惧,英雄也只是人,值得被尊重和纪念。而那些曾得到帮助的人,是否有责任回报那份深沉的恩情?   在现实社会里,承诺和责任并非只是空洞的词汇,它们关乎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底线,关乎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   英雄的背影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一份深刻的思考:或许,感恩和责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口头的承诺,而在于行动中的坚持与尊重。   (信息来源:新华网2020年3月26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张宁海:“请跟我走,我来为大家照亮……”》;安徽网2021年5月8日——《烈士六旬老父独自住院做手术 合肥一院医护当起“临时亲属”》;人民资讯网)

0 阅读:149
阿离言娱乐说

阿离言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