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问鼎计划每天认识一件兵器用试验说话:“接触-1”爆炸反应装甲对坦克防

炫酷滴滴 2025-02-07 11:50:05

烽火问鼎计划 每天认识一件兵器

用试验说话:“接触-1”爆炸反应装甲对坦克防护能力的提高

总体而言,“接触-1”作为一种爆炸反应装甲,不仅在诞生年代(上世纪80年代)上显得有些过时,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如此。“接触-1”仅能防御单级聚能弹药,而对串联聚能弹药和次口径弹药则无能为力,因为它的结构决定了这一点。

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劣势,“接触-1”在历经了数十年后的却仍具有生命力。首先,通用的爆炸反应装甲系统“化石”和“接触-5”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被装备到所有坦克上,大量坦克,至今仍在使用“接触-1”。其次,体积小、易于布置的“接触-1”被广泛用作对抗自杀式无人机的额外防护措施,其甚至在志愿者的私人车间中也实现了量产。

因此,现在就将这位“老将”排除在外还为时过早,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讨论其有效性。尤其是因为,尽管“接触-1”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且相关的技术描述和文献资料也易于获取,但至今仍有人对其实际效果争论不休。

为了评估“接触-1”在其抗聚能弹药方面的有效性,可以参考相应的公式集进行理论计算。至少在讨论计算坦克在考虑攻击弹药类型、角度等因素的生存能力时,一般就是这样做的。实际上,这些研究结果通常会在战斗车辆的描述中体现。

计算固然好,但试验更具说服力。但在我们的案例中,实际研究不仅在直观性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因为即使是同一批次的同类弹药在穿甲能力上也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是计算中无法考虑的。

下文展示的实际研究是苏联对“接触-1”爆炸反应装甲的国家试验(По материалам «Испытания ДЗ "Контакт-1"» А. Тарасенко.),其报告完成于1983年1月中旬。

在实验中,T-63+1B、T-72A、T-80B、T-55和T-62坦克参与了测试。

它们在“裸露”装甲时的抗聚能破甲能力如下:

T-63+1B:炮塔前部450毫米,车体上部前装甲450毫米;

T-72A:炮塔前部500毫米,车体上部前装甲500毫米;

T-80B:炮塔前部500毫米,车体上部前装甲约520毫米;

T-55A和T-62:车体和炮塔的装甲为200毫米。

试验弹药如下:

9N132战斗部(图1),用于9P149“风暴-S”反坦克导弹系统,在以65度的入射角命中装甲时,最大穿甲深度为703毫米,平均穿甲深度为537毫米;

9N124M战斗部(图2),用于9K112“眼镜蛇”导弹系统(T-63+1B的炮射导弹系统),在以65度的入射角命中装甲时,最大穿甲深度为717毫米,平均穿甲深度为643毫米;

PG-7L榴弹(图3),用于RPG-7榴弹发射器,在以65度的入射角命中装甲时,最大穿甲深度为590毫米,平均穿甲深度为482毫米;

3BK14M炮弹(图4),用于2A46系列125毫米滑膛炮,以60度的入射角命中装甲时,最大穿甲深度为596毫米,平均穿甲深度为485毫米。

需要注意的是,弹药射击试验和在装甲上的引爆和试验是在坦克炮塔正面部分正确安装动态防护装置的最佳角度范围内进行的。因为众所周知,当弹药以直角(或接近直角)命中时,“接触-1”的防护效果极差。

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些爆炸反映装甲的直观效果。

图5:T-63+1B坦克,3BK14M炮弹以68度的入射角命中车体上部前装甲,装甲未被穿透;

图6:T-63+1B坦克,9N132战斗部以45度的入射角在炮塔右前部引爆,装甲未被穿透;

图7:T-63+1B坦克,9N132战斗部以22度的入射角在车体侧面引爆,装甲未被穿透;

图8:T-63+1B坦克,9N124M战斗部以30度的航向角,45度的入射角在炮塔左前部引爆,装甲未被穿透;

图9:T-63+1B坦克,9N124M战斗部以68度的入射角在车体上部前装甲引爆,装甲未被穿透。

图10:T-72A坦克,1——2公里外发射的“眼镜蛇”炮射导弹(9N124M战斗部),导弹命中了没有安装爆炸反应装甲的位置,装甲被穿透;2和3——3BK14M炮弹命中,未穿透装甲;5——9N132战斗部引爆,未穿透装甲;

图11:T-72A坦克,9N132战斗部以22度的入射角在车体侧面引爆,装甲未被穿透;

图12:T-80B坦克,2公里外发射的“眼镜蛇”炮射导弹(9N124M战斗部)命中炮塔左前部,未穿透装甲;

图13:T-80B坦克,9N124M战斗部以68度的入射角在车体上部前装甲引爆,装甲未被穿透。

图14:T-80B坦克,3BK14M炮弹以22度的入射角命中车体侧面,未穿透装甲;

图15:T-80B坦克,3BK14M炮弹以68度的入射角命中车体上部前装甲,未穿透装甲;

图16:T-80B坦克,9N132战斗部在炮塔上部引爆,尽管有爆炸反应装甲保护,但装甲仍被击穿——那里装甲太薄了。

图17:RPG-7榴弹发射器发射的PG-7L榴弹从各种角度命中安装了“接触-1”的T-55A和T-62坦克,装甲均未被击穿;

图18:T-62坦克,3BK14M炮弹命中炮塔左前部和车体上部前装甲,装甲被穿透——由于坦克炮发射的3BK14M炮弹具有高速度和厚弹体,它能够在引爆前穿透“接触-1”模块的盖板,从而降低了爆炸反应装甲的效果。

当然,报告中提供的照片以及关于装甲是否被穿透的结论,只是为了直观展示。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对弹药留下的穿透和非穿透弹孔的剩余装甲深度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这些结论涉及“接触-1”在正确安装且在给定航向角度范围内工作时,能够为装甲提供多少毫米厚的钢装甲等效防护能力。

对于拥有复合装甲的坦克(如T-63+1、T-72和T-80),其等效防护能力如下:

对于单级反坦克导弹和RPG发射的破甲弹,“接触-1”对车体上部前装甲的防护能力至少提高了350毫米,对车体下部前装甲提高了400毫米,对炮塔的防护能力提高了至少350毫米,而在航向角度范围内的侧面提高了至少500毫米的防护能力。

对于坦克炮发射的破甲弹,车体前部和炮塔的增加的等效防护能力约为170毫米,而在航向角度范围内的侧面则不低于350毫米。

对于使用均质钢装甲的坦克(如T-55和T-62),其等效防护能力如下:

对于单级反坦克导弹和RPG发射的破甲弹,“接触-1”对车体上部前装甲和炮塔的防护能力至少提高了400毫米,对车体下部前装甲提高了440毫米,而在航向角度范围内的侧面提高了至少500毫米的防护能力。

对于坦克炮发射的破甲弹,与拥有复合装甲的坦克类似:车体前部和炮塔的增加的等效防护能力约为170毫米,而在航向角度范围内的侧面则不低于350毫米。

0 阅读:19
炫酷滴滴

炫酷滴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