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 “中国汽车被俄罗斯媒体测试” 的消息在国内引发关注,虽原报道未在俄媒网站查实,却引发众多耸人听闻的标题。事实上,自 2024 年 10 月起,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已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其在俄市场前景备受担忧与质疑。
俄乌冲突前,俄罗斯汽车市场被欧日韩品牌占据,中国汽车难有优势。冲突爆发后,欧美日韩车企纷纷撤离,市场出现巨大空白,中国汽车迎来发展机遇,仅用三年便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优势,2023 年俄罗斯每卖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中国车,2024 年俄罗斯乘用车新车销量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中国品牌在销量排行榜前十中占八席。
然而,表面繁荣下暗藏危机。中国汽车在供应链和售后保障方面不如传统车企成熟,部分质量不佳的车型涌入市场,导致负面舆论逐渐累积。同时,俄罗斯政策紧缩,如提高汽车回收税、要求缴纳多种费用等,加上消费波动,共同致使中国汽车销量下滑。
俄罗斯希望外国车企在本国投资建厂,带动产业发展,这让中国车企面临抉择。长城汽车早早布局,在俄建厂并不断扩充产能,取得不错成绩。但多数车企对此持保留态度,一方面俄罗斯汽车市场已基本饱和,未来收益存疑;另一方面,在俄过度押宝可能因复杂地缘政治,损害企业在其他国际市场的利益,美国已出台相关制裁法案。此外,一旦冲突结束,欧美日韩车企回归,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甜蜜期已然过去,未来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