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古城街道因“撬锁开灯”事件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尽管官方已公开致歉,但公众

君旭和趣事 2025-02-07 15:00:54

山西大同古城街道因“撬锁开灯”事件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尽管官方已公开致歉,但公众和舆论对此并不满意。 2月3日,山西大同古城一商户因未按当地政府春节亮化倡议彻夜开灯,被多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撬锁破门进入店内强行开灯。监控视频显示,包括消防员在内的多名工作人员剪断门锁,开灯后重新用U型锁锁门,商户称此举未经其同意,并造成门锁和地板损坏。 此前,当地政府发布《古城亮化倡议书》,要求商户延长营业时间并开启灯光,承诺补贴电费,但未明确强制要求。2月7日凌晨,平城区古城街道发布致歉信,承认“工作方法失当”“方法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薄”,并表示将规范管理、改进作风,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然而,致歉信未提及具体追责、赔偿措施,也未直接向被撬锁商户道歉。 道歉仅由街道办发布,未涉及平城区或大同市层面责任。网友质疑此举是“层层加码乱作为”后的“甩锅”,要求更高层级部门担责。 致歉信发布于凌晨1点,被调侃为“半夜撬锁、半夜道歉”,疑似降低舆论关注度。撬锁行为被明确指为“违法强闯民宅”,且涉事人员包括消防公职人员,涉嫌知法犯法。公众要求追查责任人而非仅“下不为例”。 商户财物损失(门锁、地板损坏及额外电费)需经济赔偿,但官方回应未提及具体方案。凌晨闭店时亮灯既无实际效益,又浪费财政资源(即便电费由政府补贴)。 商户此前曾被要求拆除灯箱,现又强制开灯,被批“形式主义”,与多地倡导的“节俭办节”背道而驰。 需明确事件责任链条,对涉事执法人员及决策者问责,并对商户损失进行合理赔偿。 重新评估亮化工程的必要性,避免“一刀切”行政命令,尊重商户自主经营权。 强化基层执法人员法治教育,建立监督机制防止滥用职权。 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基层治理中“重形式、轻法治”的痼疾。正如春晚小品《花架子》讽刺的“层层加码”,地方政策若脱离实际、忽视民生,即便初衷良好,也可能适得其反。城市形象的塑造需兼顾“面子”与“里子”,以法治化、人性化管理赢得公众信任。 公众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包括问责结果、赔偿方案及政策调整,这将考验地方政府能否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大同撬门亮灯

0 阅读:0
君旭和趣事

君旭和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